缩略图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向文

监利市尺八镇姜李小学 533330

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激发想象力和鼓励质疑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观察;想象力;质疑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作文教学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观察是写作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1. 按顺序观察

空间顺序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观察点,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等空间顺序的观察。例如,在观察校园时,可以先从校园的大门开始,依次观察教学楼、操场、花园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清晰认知。

时间顺序观察:按照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观察,适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生长、事件发展等。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季节变化,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内容顺序观察:指导学生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外部后内部。比如观察一个人物,先观察其外貌特征,再观察其动作、表情等细节。这种观察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事物。

2.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区分事物的异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事物,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时,让学生注意花瓣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异。

深入探究特点: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比如,观察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素材。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1.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例如,在教授与自然景观相关的作文题目时,可以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后,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续编故事的情节。

2. 利用“空白”,发挥想象

文本“空白”拓展: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留有艺术“空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例如,在故事结尾留下悬念,让学生续写故事的发展。

图画想象:展示一幅没有完整情节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进行想象,编写故事。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想象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

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

1. 营造民主氛围,鼓励质疑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疑问。

创设质疑环境: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质疑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产生新的疑问和想法。

2. 传授质疑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怎么样?”

质疑技巧训练:教授学生一些质疑的技巧,如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质疑。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性

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性。

1. 开展观察实践活动

校园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各种事物,如植物的生长、校园设施的变化等。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在课堂上分享。

社会生活观察:鼓励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如街头巷尾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通过观察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积累写作素材。

2. 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主题写作活动:组织各种主题的写作比赛,如“我的梦想”、“未来的世界”等。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日记写作:鼓励学生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受。通过日记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游戏化教学

写作游戏:设计一些与写作相关的游戏,如词语接龙、故事接龙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训练。

角色扮演游戏:将写作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进行创作。例如,设计一个“我是小记者”的游戏,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同学并记录采访内容。

2. 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写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写作。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写作主题、构思故事情节、分工写作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伴互评:让学生在完成写作后,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七、注重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都有所不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 尊重学生个性

了解学生特点: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鼓励个性表达:允许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2. 差异化教学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基础训练开始。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八、结论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激发想象力和鼓励质疑等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结合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注重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明. 探析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J]. 教育探索, 2021(3): 56-59.

2.李丽.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教育研究, 2022(4): 78-81.

3.张华.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1): 34-37.

4.陈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20(12):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