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作者

刘海玲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第二小学,727307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启蒙和知识体系构建起着关键作用.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则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的作业设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由此,如何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优化作业设计理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优化作业设计理念。以灵活、高效为核心考量,既要保证作业内容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要减轻学生负担。首先,作业内容和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数与运算、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类别,不同内容的作业形式应有所不同。例如,数与运算的作业可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创设购物结算、时间计算等问题情境;几何图形的作业可通过绘图、手工制作等形式完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概念。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作业难度,布置分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高效性是优化作业设计理念的另一个关键方面,强调作业要有明确目标和针对性,确保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安排,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后,可设计一些结合实际问题的练习,如家庭购物预算制定、班级活动费用核算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教师要重视作业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批改和讲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作业的实际效果。采用灵活高效的作业设计,既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双减”政策的要求。

2 设计跨学科作业,力促全面发展

跨学科作业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组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运用更全面的思维去思考知识,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数学跨学科作业中实现对知识点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位置与方向(一)”一课为例,教师将本课的作业设计与美术学科融合起来,设计了数学—美术跨学科作业。教师让学生运用美术绘画技巧,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要求学生在图中准确标注出校园内各个主要建筑、设施的位置,并用箭头和文字清晰标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美术知识,以及美术学习工具,给不同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如用绿色表示操场,用黄色表示教学楼、用橘色表示图书室等,让地图更具美观性和可读性。而且教师要求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以精确测量或是估算的方式,标注好各个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正确运用数学中的方向和位置知识,同时发挥美术创意,将二者完美融合,绘制出一幅真实、美观的学校地图。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一写:大门在教学楼的XX方向,操场在图书室的XX方向,食堂在校园的 XX 方向等,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于方向的感知落实在书面上。

3 设计开放型作业,拓宽数学视野

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受到限制,影响着学生思维认知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数学学习本身是理解、探索和应用的过程,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数学思考,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开放型作业题目,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新题型,驱动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调查等多种方式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开拓学生数学学习视野,使其能从多角度消化数学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要求。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为例,本课应使学生认识万以上的数字,掌握万以上数字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式,学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和发展 . 围绕本课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人口调查”的开放型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检索等方式查一查:我国现今人口总数为多少?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 2022 年以后我国新出生了多少人口?观察这些数据,说说你的看法.”为完成该作业,学生需要在网络平台中查询各种数据,分析人口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情况,开始关注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现实问题.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帮助其巩固对大数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深度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加强作业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反馈的目的不仅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反馈时应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错误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包括书面反馈、口头反馈、通过数字平台反馈等,其次要注重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教师应尽量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反馈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最后,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作业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语

综合以上,“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去创新、去实践。只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理念、设计跨学科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加强作业反馈,才能更好的适应“双减”政策,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更好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碧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2):134-137.

[2]黄雪峰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 新教育,2024(3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