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协同的研究
全艳玲
中方县花桥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为了能够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更好地让学生受益,无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教育学中对学生的要求,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乡镇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关键一环,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值得重视。但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有限等因素制约,乡镇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困难重重,会面临着诸如师资短缺、资源匮乏、专业指导不足等诸多挑战;会面临着家校沟通不畅、协同机制不完善、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会面临着深入剖析该领域现状,以及挖掘问题、探寻有效策略等问题[1]。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特意聚焦于乡镇小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阐述家校协同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到家校沟通机制不健全、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家校共育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多举措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并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形式等策略。
二、家校协同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共建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校协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拥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教师团队,能够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能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二)在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共建可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在乡镇小学的教育生态中,师资力量薄弱与教育资源有限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稀缺,使得学校难以独立开展全面且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学资料、活动器材的匮乏,也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家校协同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路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蕴含着丰富的潜在资源,家长们不同的职业背景、生活经历,都是宝贵的教育素材。通过家校协同,能够将这些家庭资源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3]。
三、针对当前乡镇小学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现状的分析
(一)当前乡镇小学在心理教育中存在家校沟通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从当前乡镇小学心理教育沟通模式的角度来说,乡镇小学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沟通渠道建设方面,学校主要使依赖于家长会和家访这两种传统方式。这些方式虽然比较有效果,可面临着家长会通常每学期仅召开一两次,家访也难以做到高频次、全覆盖,导致整体的沟通频率处于较低水平的问题。从沟通内容方面,学校与学生的家庭交流中,多聚焦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如考试成绩的起伏、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等,而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或者是学生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等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了家长难以从现有沟通中全面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情绪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等问题。
(二)当前乡镇小学在心理教育中存在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的问题
在当前乡镇小学的家校教育情境中,部分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认知与方法上的双重不足矛盾。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会片面地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学业成绩,会把大量的精力聚焦于孩子的分数和排名,而严重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更甚者,他们会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非学生阶段需要关注的事,以至于难以及时关注、疏导孩子内心的情绪波动、心理困扰等。另一方面,受地域条件的影响,乡镇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会让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力不从心,使他们对教育知识、心理教育等缺乏系统的认识,不会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难以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予有效引导和支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给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4]。
四、针对当前乡镇小学开展家校协同心理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因地制宜地,建立并及时更新家校沟通机制
为提升乡镇小学在家校共育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家校之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效,可采取以下举措以达到多元沟通的目的。
首先也是提升家校共建心理教育的模式,乡镇小学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在这样的家长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邀请专业心理教师分享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实用方法,以达到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并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目的。其次,作为建立家校联系的新方式,乡镇小学可以依靠诸如抖音等自媒体拍摄学生在学校表现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行为,以方便家长查看,并能够让家长了解、掌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等,以达到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变化,共同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的目地,以达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心理教育目的。
(二)开展多举措的心理教育建设,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为增强乡镇小学家长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学校不仅需要下功夫,还需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实现之。
其一,针对学生家长开展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的好处是,专家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系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让家长深刻认识其重要性,进而提升教育意识和能力,掌握科学教育方法[5]。其二,编制贴合乡镇家长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可以涵盖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实用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等内容。这样一来,手册不仅给提供了翻阅学习的 素材,也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指南。其三,学校要依据本身的能力组织家长交流活动,通过诸如搭建家长交流平台,鼓励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心的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更有利的家庭环境。
五、结语
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学校的教育引导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知识基础,家庭的情感滋养为学生的心灵提供温暖港湾。因此,乡镇小学需要联合学生的家庭共同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增强心理韧性,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宋晓华 .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J].2024(6):107-109.
[2] 董阳 , 刘秋 .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体系构建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文渊(高中版), 2021(9).
[3] 崔娟 许妍 邓兮 戴菁秋 . 家校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性探索 [J]. 教学与管理 , 2025(11).
[4] 李仲贤 , 杨倩倩 ." 家校协同 " 背景下分类干预介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 A 小学和 B 小学为例 [J]. 社会福利 ,2024(11):33-41.
[5] 耿硕 . 家校社协同视角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