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对策

作者

朱月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实验小学 安徽滁州 23320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音乐课堂逐渐向数字化、互动化方向转型,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然而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兼顾艺术性,如何科学整合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成为推动数字化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的概述

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构建以多媒体、网络平台和智能设备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和演唱,而是能够借助音频、视频、虚拟乐器、互动软件等多样化形式,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体验,这不仅能够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氛围,还能拓展学生的听觉、视觉与思维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学生全面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1]。

二、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应遵循科学性与适切性原则,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目标与数字化手段的有机融合,教师应确保数字资源的使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形式化,通过精选优质数字资源,能够使学生建立对音乐的感知,同时适切性原则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数字化内容简明生动、操作便捷,让学生逐步培养音乐兴趣[2]。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还应坚持互动性与创新性原则,互动性体现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开放、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例如通过线上合唱、虚拟乐器演奏或互动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合作,创新性则强调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数字化手段与音乐创编、即兴表演等实践环节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创造体验,通过互动与创新,数字化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设计的指南,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小学音乐而言,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与审美的多维度,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通过数字化手段,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更具象化,例如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音乐背景、节奏结构等,使抽象的音乐知识直观可感,同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过度追求技术炫目,而应突出“以音乐育人”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创造精神,因此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环境中,教师需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合理选择资源与方法,使课堂内容服务于目标达成,而不是被数字化手段牵引[3]。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在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果,该课应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与演唱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理解国歌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播放国歌的多种演绎版本,如奥运会开幕式奏唱视频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学生感受国歌的庄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国歌创作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课堂目标不仅限于“唱会歌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明确教学目标使数字化手段成为服务于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工具,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这种目标导向下的数字化教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实现了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二)优化数字资源

在“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数字资源的合理选择与整合,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优化资源不仅仅意味着搜集更多的音频、视频,更强调资源的适切性,教师在资源筛选上遵循科学性,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音乐素材,避免内容复杂,教师需要注重多元化,将音乐演唱、伴奏、舞蹈视频、乐谱动画等有机结合,丰富课堂形式,从而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优化资源还体现在资源的加工与创新使用上,教师应将分散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更符合教学目标,例如在一首歌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供原唱,还可配合卡拉 OK版本、简谱动画、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视听互动中逐步掌握旋律,优化数字资源的核心是“精选”与“重组”,确保资源能够服务于课堂目标,促进学生全面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例,优化数字资源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理论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理解国旗所象征的崇高意义,培养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播放与国旗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升旗仪式视频的历史背景资料、国庆庆典的现场画面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同时教师可将《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演唱视频与伴奏版本结合使用,既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演唱技巧,也能进行自主演唱,提升表现力。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歌词动画,引导学生边唱边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美,通过优化这些数字资源,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歌曲,更加深了对国旗的情感认同,合理优化数字资源,不仅能让课堂更生动直观,还能强化情感教育,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

四、结语

在“互联网 + 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数字资源、创新课堂模式、注重互动体验,音乐课堂能够突破传统的局限,呈现出更加开放、多元与高效的特点,数字化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音乐承载着情感教育的功能,借助数字化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合作意识、创造精神,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应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真实、有温度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崔岩 . 数字化赋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音乐天地 , 2024(6):10-14.

[2] 汪文媛 . 漫谈音乐教学数字化应用的新思路 [J]. 小学教学研究 , 2023(13):68-70.

[3] 卢靓 .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4(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