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在城市地下管廊巡检测量中的应用
侯晓迪
天津圜宇经纬勘测有限公司
引言
城市地下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环境封闭且空间受限,给传统巡检测量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人工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对高效、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多旋翼无人机以其体积小、灵活性强和搭载多种传感器的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其他检测设备,无人机能够高效完成管廊的视觉巡检与数据采集,实现实时监测与异常识别。本文将深入探讨多旋翼无人机在城市地下管廊巡检测量中的技术应用,分析其优势及关键技术,旨在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实践路径。
一、城市地下管廊巡检测量面临的挑战与需求
城市地下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多种管线的集成铺设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廊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其安全性和运行状态对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然而,管廊空间狭窄、环境复杂,常伴随潮湿、灰尘及光线不足等特点,这些条件给传统的人工巡检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人员在狭小封闭空间中工作,容易面临缺氧、有害气体泄漏以及设备搬运不便等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人工检测周期长、数据采集不连续且缺乏实时性,难以满足高频次、精细化的管理需求。
面对城市地下管廊日益增长的维护需求,检测技术必须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高效、精准的巡检测量成为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和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现有检测手段多依赖于固定监测点和人工巡查,难以实现全覆盖的动态监控。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普及,城市管理者急需集成高性能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管廊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快速故障响应。与此同时,巡检测量方案还需兼顾经济性和适用性,确保在保障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和人工风险。
现代地下管廊的复杂性要求检测方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结构与环境的管廊场景。检测任务不仅包括结构损伤、渗漏、腐蚀的识别,还涵盖管线布局测量、空间变形监测及环境参数采集等多方面内容。为了实现智能化管理,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集成水平同样重要。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分析平台成为支撑精准维护的技术基础。因此,开发能够自主完成多维度巡检测量任务的智能设备,提升地下管廊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多旋翼无人机技术在地下管廊巡检中的关键应用
无人机起降点也即野外作业点的选定需要经过对周边环境的反复勘察后最终确定 , 首先遵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 必须确保 D200S 旋翼机放置在至少 5m 半径的平整地面 , 周围的环境尽量空旷,与高压线、信号塔及高楼等密集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 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 , 无人机起降过程需专人观察周围环境, 防范安全事故。
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设计使其在狭窄复杂的城市地下管廊环境中表现出极佳的机动性。其紧凑的机身和灵活的操控能力允许无人机轻松实现垂直起降和定点悬停,从而能够精准进入管廊内部各种角落。无人机可搭载多种高性能检测设备,如高清摄像头提供细节丰富的视觉信息,红外热成像仪用于温度异常检测,激光雷达实现精准的三维空间建模,气体传感器则实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这些传感器的集成满足了地下管廊对结构检测和环境安全的多样化需求,为管廊巡检提供了全面且高效的技术支持。
管廊环境复杂多变,路径规划是无人机顺利完成巡检测量的核心保障。无人机借助实时传感器数据和预先建立的管廊地图,自主规划最优飞行路线,避免碰撞和遗漏关键检测点。融合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后,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裂缝、渗漏及变形等结构异常,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速度。与此同时,实时数据回传系统确保检测信息能即时传输至监控中心,辅助技术人员进行快速分析和应急处置。智能化的路径规划和数据处理大幅提升了巡检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多旋翼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优化了巡检测量流程,还大大改善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状况。通过无人机替代人工进入风险较高的封闭空间,降低了人员暴露于有害气体、狭窄环境等危险因素的概率。无人机系统灵活适配多种传感器,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检测需求,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配合地面监控系统,无人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巡检方案,实现了对管廊的持续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技术集成有效推动了地下基础设施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多旋翼无人机巡检测量系统的实践验证与效果分析
多旋翼无人机在城市地下管廊巡检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展现出明显优势。该系统能够灵活进入空间狭窄、结构复杂的管廊环境,完成多角度、多维度的数据采集。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显著提升,能够快速覆盖广泛区域,避免了人工巡检中耗时长、漏检率高的问题。同时,无人机所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精准和完整,有效弥补了人工检测的盲区。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能够深入到人工难以进入的管廊死角,确保每一处关键节点和隐蔽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监控和检测,为管廊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无人机采集的海量数据通过高性能处理平台进行深度分析,显著提升了巡检测量的智能化水平。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结合三维点云数据处理,能够自动识别管廊结构中的裂缝、渗漏等异常现象,减轻了人工判读负担。同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学习与比对,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评估管廊状态,提升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在环境复杂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无人机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保障检测任务的稳定高效执行,全面提升了巡检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可靠性。
整体来看,多旋翼无人机巡检测量系统在提升城市地下管廊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动化巡检不仅极大降低了人员进入封闭危险环境的风险,也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资源。更高频率和精准度的巡检数据为维护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管廊管理由被动维护向主动预防转变。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优化和规范的建立,多旋翼无人机将成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营。
结语
多旋翼无人机在城市地下管廊巡检测量中展现出卓越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其灵活的机动性、多传感器融合能力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手段,有效提升了巡检效率和检测精度,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员作业风险。通过无人机技术,城市地下管廊的维护管理进入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新阶段,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持续优化无人机系统和完善相关标准,将推动地下管廊巡检测量技术迈向更高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军 . 多旋翼无人机在水源保护巡查中的应用与技术探索[J]. 水与水技术 ,2025,(00):247-250.
[2] 张文杰 , 韩凤伟 , 胡鑫 . 多旋翼无人机在仓储火灾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J]. 湖北应急管理 ,2025,(06):8-10.
[3] 方国庆 , 王杰 , 王虎 , 等 . 多旋翼无人机在钻探设备搬迁中的应用与分析 [J]. 钻探工程 ,2025,52(02):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