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陈学森

4600311996****0837

1 桩基础技术原理

桩基础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借助桩身将建筑物的上部荷载传递至深层较为坚实的土层或岩层之中。桩基础通常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构成。依据桩身的受力方式,桩基础可大致划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来承载上部结构的荷载,这种桩型适用于地层中缺乏坚硬承载层或者承载层位置较深的情况;端承桩则是通过将桩身坐落在坚实的承载层(如岩盘)上,以此来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从力学角度来看,桩基础在承受竖向荷载时,桩身会将荷载传递给周围土体,土体则会对桩身产生反作用力,即摩擦力。在端承桩中,桩端还会直接承受部分荷载。而在承受水平荷载时,桩身会与土体相互作用,土体的侧向抗力能够抵抗水平力,维持桩基础的稳定。此外,通过合理布置桩的数量、间距和排列方式,能够使桩基础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形成稳定的基础支撑体系。

2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流程

2.1 施工前期准备

(1)地质勘察

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展开详细勘察。通过地质勘察,能够精准获取场地的土层分布、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合理选择桩型、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以及预估单桩承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若场地为软弱土层,且厚度较大,可能更适宜采用摩擦桩或长桩来穿越软弱层,以获取足够的承载能力;若场地存在较浅的坚硬岩层,则端承桩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地质勘察通常采用钻探、原位测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获取全面、准确的地质数据。

(2)桩型选择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等因素,综合选取最为适宜的桩型。常见的桩型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一般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然后通过打桩机等设备将其打入地下。预制桩具有材料节省、强度较高的优点,适用于对建筑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但其施工难度较大,且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相对较长。灌注桩则是在施工现场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放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桩体。灌注桩的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可多桩同时施工,大大节省施工时间,不过其承载力相对较低,且材料消耗较多。

2.2 桩基础施工过程

(1)预制桩施工

锤击法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力将预制桩打入地下,在锤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锤击的能量和频率,避免桩身因锤击力过大而受损。静压法则是通过静压力将预制桩缓慢压入地下,这种方法具有噪声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桩身的垂直度至关重要,需采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桩身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例如,在某工业厂房项目中,采用静压法施工预制桩,通过精准控制静压设备的压力和行程,以及利用全站仪对桩身垂直度进行实时监测,成功完成了大量预制桩的施工,且桩身质量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2)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施工根据成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等。以钻孔灌注桩为例,首先要使用钻机进行钻孔,在钻孔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钻进速度、泥浆比重等参数,以保证孔壁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塌孔现象。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要进行清孔作业,清除孔底的沉渣,确保桩端与持力层紧密接触,提高桩的承载能力。然后放入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密实性,防止出现断桩、缩颈等质量问题。在某桥梁工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通过优化钻进工艺、严格控制泥浆性能以及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效保证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桥梁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桩基础检测

(1)静载荷试验

静载荷试验是检测桩基础承载力的一种常用且可靠的方法。该试验通过在桩顶逐级施加竖向荷载,观测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从而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在试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加载和观测,记录桩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例如,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对部分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2)低应变检测

低应变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断桩身是否存在缩径、扩径、断桩、夹泥等缺陷。其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一个小的激振力,产生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传播,当遇到桩身缺陷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检测反射波的信号特征,即可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分析判断。低应变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成本较低等优点,能够对大量桩进行快速检测。在某住宅小区项目中,对所有灌注桩进行了低应变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少数存在轻微缺陷的桩,确保了整个桩基础的质量。

(3)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检测不仅可以检测桩身完整性,还能对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估算。该检测方法通过在桩顶施加较大的冲击荷载,使桩产生一定的贯入度,根据桩身的应力和应变响应,利用波动理论分析桩的承载能力和桩身完整性。高应变检测适用于对桩基础质量要求较高、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项目。在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中,采用高应变检测对部分关键部位的桩进行了检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

(4)声波透射法

在灌注桩施工时,需在桩内预埋声测管,检测时,将超声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根据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幅、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判断桩身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声波透射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桩身内部的缺陷,尤其适用于大直径灌注桩的检测。在某大型桥梁的灌注桩检测中,声波透射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桥梁基础的质量评估提供了关键依据。

(5)钻孔取芯法

钻孔取芯法是一种通过在桩身钻孔,取出混凝土芯样,直观检查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以及桩底沉渣厚度等情况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直观、可靠等优点,但属于微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检测成本较高,检测数量相对有限。一般在对桩基础质量存在严重怀疑或其他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判断时,采用钻孔取芯法进行验证检测。在某工程中,对一根低应变检测结果异常的桩进行了钻孔取芯检测,通过对芯样的分析,明确了桩身缺陷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3 结束语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应用效果直接关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稳定性。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桩基础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施工、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建筑工程领域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睿 . 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J]. 中华建设 ,2025, (03): 109- 111.

[2] 孙小强.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 2025, 23 (01): 109- 111.

[3]陈贝贝,王雨茜.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 [J].中国住宅设施 , 2024, (10): 142-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