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估
兰令 王子健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福建宁德 355200
引言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核电站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人员作为核电站运营的核心要素,其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与效益。构建科学合理的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精准评估,成为保障核电站安全、提升运营质量的关键举措。
1 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研究意义
能源领域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当下,核电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形式,在保障能源供应、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所在,而人员作为核电站运营的核心要素,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核电站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水平。开展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研究,具有深远且多维度的重要意义。从保障核安全角度来看,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确保人员熟练掌握核电站各系统的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流程等关键知识和技能,有效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风险,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筑牢坚实防线。从提升运营效率方面而言,科学合理的培训有助于人员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核电站的稳定发电,满足社会对电力的持续需求。从促进核电行业长远发展来讲,通过研究构建先进、有效的培训体系,能够为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核电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增强我国核电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助力我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实现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策略
2.1 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体系
核电站岗位众多,涵盖运行、维修、技术支持、安全监督等不同领域,每个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差异显著。运行岗位人员需精通核电站各系统的操作流程、参数监控与调整;维修岗位人员则要熟悉设备结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应针对不同岗位开发专门的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根据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级。初级人员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如核电站基本原理、安全规章制度等;中级人员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如复杂设备维修、系统优化等;高级人员则聚焦于前沿技术、管理能力和战略思维培养,如核电技术创新、团队管理与决策等。
2.2 打造多元化培训师资队伍
核电站内部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对核电站的实际情况、设备运行特点和业务流程非常熟悉。邀请这些内部专家担任培训讲师,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资深运行人员可以分享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邀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专业人士作为外部培训师资。他们能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前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拓宽学员的视野。邀请核电技术领域的专家介绍新型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定期组织培训师资参加专业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3 构建全过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在培训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面试、技能测试等方式,了解学员的基础知识水平、技能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核电站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在培训中重点强化相关内容。在培训过程中,采用课堂观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小组讨论表现评估等方法,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观察学员在模拟操作中的表现,发现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学员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培训效果。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可以检验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员满意度调查则能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组织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培训的改进提供参考。
3 核电站人员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3.1 知识与技能考核评估
在核电站人员培训效果评估中,知识与技能考核评估是关键环节。对于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通常在培训结束后开展理论考试。考试内容紧密围绕培训课程的核心要点,涵盖核电站运行原理、安全规范、设备构造等多方面知识,题型多样,以全面检验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依据考试成绩设定明确标准,不仅能判断学员是否达到基本要求,还可通过分析不同分数段学员的答题情况,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为后续培训优化提供方向。技能评估则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借助模拟核电站实际工作场景的操作平台,让学员完成设备操作、故障排查与处理等任务。评估人员依据预先制定的详细评分标准,从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度以及问题解决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
3.2 行为表现观察评估
在核电站人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里,行为表现观察评估占据重要地位。当学员完成培训回归工作岗位后,需对其日常工作行为展开全面观察。观察主体涵盖上级领导、同事以及培训相关负责人,他们从多个角度捕捉学员表现。观察内容聚焦于工作态度,如是否严谨认真、积极主动;团队协作能力,像能否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默契配合;问题解决能力,即面对突发状况能否迅速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安全意识方面,是否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为确保评估客观准确,采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为各项观察指标设定具体行为描述与对应等级评分标准。观察人员依据学员实际表现,对照标准逐一打分。综合各方面得分后,得出学员行为表现评估结果。此评估方式能深入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综合素质的展现,为后续人才培养和岗位安排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3.3 绩效指标对比评估
绩效指标对比评估是核电站人员培训效果评估中极具价值的手段。在核电站人员完成培训并投入工作后,需收集其培训前后特定时间段内的绩效数据。这些绩效指标涵盖工作成果、效率与质量等多个维度,例如设备维护任务的完成时效、维修工作的一次合格率、日常巡检的细致程度等。通过对比培训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能够直观呈现培训对人员工作表现的实质影响。若培训后相关绩效指标有明显提升,说明培训在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优化工作方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若指标变化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则需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偏差,或是人员对培训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不足。
结束语
核电站人员培训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估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以及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为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筑牢根基。未来,随着核电技术不断进步,培训体系也需持续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为核电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喜林.S 核电站设备监造质量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23.
[2]李雪.S 核电公司关键技术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3]张莉.“ 华龙一号” 操纵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经营管理者,2019,(04):84-85.
[4]张莉.核电厂操纵人员培训体系探析[J].现代交际,2019,(05):254+253.
[5]张戈雁.构建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体系的探讨[J].无损检测,2019,41(0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