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身麻醉中的肌松效果对比研究
张嘉琪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武汉 430080
引言
全身麻醉中肌松药的合理应用对保障手术安全和提高麻醉效果至关重要[1]。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作为常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两者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恢复特性方面存在差异[2]。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身麻醉中的肌松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优势与适用范围,为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个体化麻醉管理的实现,提升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旨在比较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身麻醉中的肌松效果[3]。研究对象选自某三级甲等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 至65 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 I-II 级,体重指数(BMI)在 18~28kg/m2 之间,且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包括对非去极化肌松药过敏、有神经肌肉疾病史、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使用影响肌肉功能药物者。
研究对象共计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实验组给予罗库溴铵( 0.6mg/kg )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 0.1mg/kg )静脉注射。两组药物均于诱导麻醉后给予,诱导药物为丙泊酚 2mg/kg 及芬太尼 3μg/kg ,肌松药注射后立即开始肌松效果监测。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盲法要求,操作人员与数据评估者均不知晓药物分组。
肌松效果的监测主要采用神经肌肉刺激仪(TOF-Watch)进行四次神经刺激(TOF,四次缩肌反应)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肌松起效时间(从肌松药注射至第一次无反应时间)、最大肌松深度维持时间(T1 消失时间)、恢复时间(T1 恢复至 25% 所需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TOF 恢复至 90% )。此外,术中记录不良反应如血流动力学变化、过敏反应等。
统计数据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两组患者基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对比

二、研究结果
(一)基本人口学数据对比
本研究纳入60 例患者,分别随机分入罗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体重及 ASA 分级等基本人口学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随机分组较为均衡,能够保证后续肌松效果比较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罗库溴铵组患者平均年龄为 42.3±9.1 岁,顺式阿曲库铵组为 43.7±8.6 岁,组间差异不显著( P=0.58) 。性别比例方面,罗库溴铵组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顺式阿曲库铵组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9. )。两组患者平均体重分别为68.5± 7.3kg 和 69.1±6.8kg ,体重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P=0.75 )。ASA 分级分布显示,两组均以 I 级患者为主,罗库溴铵组 20 例 I 级、10 例 II 级,顺式阿曲库铵组22 例I 级、8 例II 级,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 P=0.54 )。
以上结果表明,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健康状态在两组之间基本一致,排除了人口学差异对肌松效果的影响,为本研究的下一步比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随机分组的科学性确保了各组间的均衡性,使得两种药物的肌松效果差异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后续分析将基于此均衡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身麻醉肌松中的具体表现和临床价值。
(二)肌松起效时间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库溴铵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短于顺式阿曲库铵组。罗库溴铵组的肌松起效时间为 1.8±0.4 分钟,而顺式阿曲库铵组为 3.2±0.6 分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ρP<0.001 )。这一结果表明,罗库溴铵能够更快地达到所需的肌松效果,有利于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高手术准备效率。快速起效对于急诊或时间紧迫的手术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此外,肌松起效时间的缩短也有助于麻醉医生更好地掌控麻醉过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术中肌松状态。顺式阿曲库铵虽然起效相对较慢,但其肌松深度稳定且副作用较少,适合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肌松的手术。两种药物各有优势,临床选择应结合具体手术需求及患者状况综合考虑。研究结果为临床麻醉中肌松药物的个体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三)肌松维持时间比较
本研究数据显示,罗库溴铵组的肌松维持时间明显短于顺式阿曲库铵组。罗库溴铵组的肌肉松弛维持时间平均为28.5± 4.2 分钟,而顺式阿曲库铵组为 42.7±5.8 分钟,两组间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ρP<0.001 )。较短的维持时间使得罗库溴铵在需要快速恢复肌肉功能的手术中更具优势,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清醒及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其快速代谢特点使麻醉医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肌松深度,满足不同手术阶段的需求。
相较之下,顺式阿曲库铵的较长维持时间适合持续性肌松需求较长的复杂手术,能维持稳定的肌肉松弛状态,减少反复给药次数,降低术中肌肉紧张的风险。此外,顺式阿曲库铵较低的心血管副作用使其在某些高风险患者中应用更加安全。两种药物的维持时间差异反映出其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时间及患者个体特点综合权衡,合理应用肌松药物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快速恢复。
(四)恢复时间及药效消退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顺式阿曲库铵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罗库溴铵组。具体来看,罗库溴铵组的T1恢复至 25% 平均时间为 18.2±3.1 分钟,而顺式阿曲库铵组则为29.6±4.4 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此外,TOF恢复至 90% 的完全恢复时间,罗库溴铵组为 32.5±5.0 分钟,顺式阿曲库铵组为 48.3±6.2 分钟,显示罗库溴铵药效消退更快,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自主呼吸和肌力恢复,降低呼吸抑制及并发症风险。快速恢复的特性使罗库溴铵更适合短时间或需快速复苏的手术场景。
顺式阿曲库铵虽恢复时间较长,但其肌松效果平稳且持续时间更长,适合需要延长肌肉松弛维持的复杂或长时间手术。其缓慢的药效消退为麻醉医生提供了更持久的肌松控制,减少了反复给药的麻烦,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适合心肺功能较弱的患者。两种药物在恢复时间上的差异反映了其不同的临床应用优势,合理选择可提升麻醉安全性和术后恢复质量,体现个体化麻醉管理的重要性。
(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情况比较
本研究观察到罗库溴铵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罗库溴铵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血流动力学波动,表现为短暂性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但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无需特殊处理。顺式阿曲库铵组则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及局部红斑,经过抗组胺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呼吸抑制、过敏性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副作用,整体安全性良好。
在术中及术后监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肌肉疼痛、注射部位反应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虽然罗库溴铵起效较快,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轻微影响提示需谨慎应用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因作用时间较长,可能增加术后肌肉乏力的风险,但本研究中未见明显临床症状。综上所述,两种肌松药物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选择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手术需求,综合评估药效与安全性,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与安全。
三、结论
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全身麻醉中均能有效实现肌肉松弛,但两者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恢复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罗库溴铵起效迅速,恢复快,适合短时手术和需要快速苏醒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时间较长,适用于持续肌松需求较高的长时间手术。两种药物安全性良好,副作用较少。临床应用应结合手术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肌松剂,实现精准、高效的麻醉管理。
参考文献
[1] 温美玲,彭云,黄明辉.低剂量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联合新斯的明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36):100-103.
[2] 贾美琪,梁月影.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 2024, 32(23):81-85.
[3] 赵贤姬.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对结直肠癌根治术肌松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 39(5):7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