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与现代相遇
闫莎
昌吉市第十四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831100
引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弘扬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培养学生文化热情等诸多优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但是,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也是一种挑战。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一众异域特色文化开始大量涌入,而学生们往往忽略了对经典语文教学的重视,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渗透在语言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困难。对此,相关人员应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究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质量。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国家的文化实力与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能够增强国家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增强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我国文化的对外交流能力。这样,才能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能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1]。
(二)促进文化传承,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既是国家以及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创造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为未来负责的表现。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和世界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对文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又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语文功底,使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另外,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为将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既是国家以及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反映。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能受到优秀思想品德的熏陶。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智慧与道德准则,通过对其的学习与领悟,能使学生获得很好的生活指导。同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此外,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认识、学习优秀的道德行为,把优秀的道德准则融入生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具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文化学习兴趣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是因为,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如介绍一个传统文化的故事,并将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故事中,这样,学生既能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通过故事情节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模拟教学、实习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时,教师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故事,从而加深他们不同历史人物之间差异的认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就“ 礼仪” 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礼仪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课余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传统文化资源,如书本和网络资源等。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案[3]。同时,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化展览等。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后,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源,了解除教科书之外的传统神话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阅读心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理解本单元课文的能力。进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深化传统文化认知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观历史文化景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也可邀请相关的专家、演员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之美有更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语文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活动,使他们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熏陶。语文活动的组织,要把握好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丰富性、文化的丰富性等原则。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又能让学生在其中吸收丰富的文化知识,受到深刻的文化教育。例如,为了解决小学生书写能力差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书法比赛,学生既是参加者也是评委,学生可采用毛笔和硬笔两种形式参与比赛。活动结束后,为学生们举办展示活动,将每一件作品编号,并请学生们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投票,选出其中的优胜者,并给予奖状以及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的美,培养他们学好和写好汉字的意识。再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诵的内容。这种活动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加深他们的文化积淀。
结束语: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追求的发展方向。对此,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改变自身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积鹏. 小 学语文教学 中 传统文化教 育 浅议[J]. 今天,2022(4):0085-0086.
[2] 魏俊华. 弘扬传统文化,优化教育改革——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东方娱乐周刊, 2022(6):0069-0071.
[3] 王明华, 周正滨.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