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勘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地质钻探中的应用
秦贞东 徐永强通讯作者 高金华 杜文永 姚晨生
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地质钻探作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重要环节,在资源获取、地质研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钻探作业普遍存在扰动大、能耗高、污染重的特点,与当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相适应。同时,钻探作业环境复杂、人员密集、设备繁多,安全生产风险高,亟需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本文聚焦绿色勘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地质钻探中的融合应用,旨在探索可持续与安全并重的发展路径。
一、绿色勘查理念在地质钻探中的应用实践
1.1 绿色勘查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绿色勘查秉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勘查并重原则。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出台系列法规政策,鼓励地质勘查行业绿色转型,如要求在勘查项目中制定生态保护方案,对采用绿色技术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与政策优惠。随着社会环保意识提升,绿色勘查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它强调在获取地质信息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进步。
1.2 地质钻探作业的生态影响及控制措施
地质钻探作业对生态环境存在多方面影响。在水体方面,钻探泥浆泄漏可能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改变水质,影响周边水生生物生存。对植被而言,钻探场地建设与设备通行易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方面,钻探产生的废弃物堆积可能改变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为控制这些影响,采用环保施工方法,如在钻探前对场地进行生态评估,优化钻探路线,减少植被破坏;施工中采用泥浆防泄漏技术,设置泥浆收集池;完工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植被,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3 绿色技术在钻探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低噪音钻机应用有效减少钻探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尤其在居民区或自然保护区附近作业时,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的干扰。泥浆循环系统可实现泥浆多次重复利用,减少泥浆排放量,降低对土壤与水体污染,同时节约成本。固废分类处理技术将钻探产生的岩屑、废弃泥浆等分类回收,对有利用价值的岩屑进行再加工,如制成建筑材料;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地质钻探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框架与等级评定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涵盖安全目标、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等核心内容。达标条件包括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的作业流程、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员工较高的安全意识等。评审流程通常由企业自评、申请外部评审、评审机构现场审核等环节组成,依据评审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评定等级,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2 关键岗位与设备的安全管理要点
钻探平台是安全管理重点,要确保平台结构稳固,定期检查平台基础、支架等部位,防止坍塌事故。电动设备需做好电气安全防护,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定期检查线路,避免触电事故。高空作业时,要求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严格遵守高空作业规程,防止坠落事故。对这些关键岗位与设备加强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钻探作业安全进行。
2.3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机制建设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钻探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安全、人员操作规范等。隐患治理方面,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与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坍塌、触电等事故,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救援队伍职责、应急物资储备等,通过制度化措施,提升企业应对
安全风险能力,保障安全生产。
三、绿色与安全融合建设的优化路径
3.1 构建绿色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构建绿色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地质钻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充分融入绿色勘查要求。例如,规定在钻探设备的搬运与安装过程中,要采用环保型运输工具,避免对周边植被和土壤造成不必要的碾压与破坏,减少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在安全操作规程里,明确要求对泥浆循环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防止泥浆泄漏污染水体,确保在安全施工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在环保标准制定中,同样要将安全生产因素纳入考量。以废弃物处理为例,不仅要遵循环保法规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还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泥浆,在运输与处理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防护设备,防止工作人员中毒或受到其他伤害。通过这种协同制定标准的方式,实现绿色与安全管理的无缝对接。
3.2 强化人员培训与文化引导作用
一线员工作为地质钻探的直接执行者,其绿色意识与安全素养至关重要。培训内容丰富多元,涵盖绿色勘查知识,如讲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生态保护要点,让员工了解如何在钻探作业中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深入解读安全生产法规,使员工清楚违规操作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着重培训安全操作技能,包括正确使用钻探设备、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等。为了加深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过往因忽视绿色勘查或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事件,从中吸取教训。组织实地演练,模拟火灾、泥浆泄漏等场景,让员工在实践中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3 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为地质钻探的绿色安全管理注入强大动力。智能监测技术借助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钻探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在钻机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一旦设备振动异常或温度过高,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维修,避免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利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噪音监测仪,对施工现场的粉尘和噪音进行实时监测,当浓度或分贝值超过环保标准时,自动启动降尘和降噪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远程控制技术让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离钻探现场的安全区域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在复杂地质条件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作业时,工作人员无需亲临现场,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即可精准控制钻探设备的钻进速度、角度等参数,极大地降低了人员现场作业风险。
四、结语
绿色勘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新时代地质钻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实际工作中,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引领为动力,推动绿色理念、安全意识与钻探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效率提升与安全保障的统一,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地质钻探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志恒.(2023).地质勘查中的绿色勘查理念与实践路径研究.地质与资源,32(1),56–60.
[2]许德龙.(2022).地质钻探作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探析.矿业安全与环保,49(4),88–91.
[3]彭小川.(2021).绿色勘查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国地质调查,(6),101–104.
[4]邱晓波.(2020).地质钻探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8(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