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电梯的安全管理与机械的维修保养

作者

凌春

苏州铃木电梯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乘客人身安全和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和维护不当情况的增多,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安全管理不到位、维修保养不及时是导致电梯故障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机械维修保养流程,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故障防范机制和维保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梯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许多场所,电梯使用单位对自身安全管理职责认识模糊,管理主体不明确。一些老旧小区,物业更替频繁,新老物业交接时电梯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导致电梯长期缺乏有效管理。在商业综合体,不同区域管理部门对电梯管理范围界定不明,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这种混乱局面使得电梯日常巡检、维护安排、故障处理等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电梯安全隐患不断累积,严重威胁乘客安全。

1.2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缺乏监督机制

多数电梯使用单位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堪忧。定期检查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按规定频率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部分关键部件长期未检。隐患排查不深入,对一些潜在安全隐患如导轨轻微变形、门锁磨损等未能及时发现。应急预案演练更是少之又少,一旦发生电梯事故,相关人员不知如何应对。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未进行严格处罚,无法督促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制度。

1.3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日常使用不规范

用户层面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在一些居民楼,为搬运大件物品,用户常强行阻止电梯门关闭,导致门机系统损坏。在商场,超载现象屡见不鲜,部分用户为图方便,不顾电梯载重标识,大量涌入电梯,使电梯长期处于过载运行状态,加速部件磨损。还有些用户恶意踢踹电梯门、在轿厢内蹦跳,人为破坏电梯设施,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电梯正常使用寿命,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电梯机械系统的维修与保养重点

2.1 关键部件定期检查与维护要点

曳引机作为电梯核心动力部件,每季度需检查其润滑油量、油温,每年对齿轮磨损情况进行检测,及时更换磨损严重部件,确保运行平稳。钢丝绳每月检查断丝、磨损情况,根据磨损程度决定是否更换,同时定期调整钢丝绳张力。限速器每半年进行一次动作试验,确保在电梯超速时能及时触发安全钳。安全钳每年进行清洁、润滑,检查其楔块与导轨间隙,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制动电梯。

2.2 维保技术规范与作业流程标准化

制定严格符合国家标准的维保操作规程,从电梯日常清洁、部件检查、故障维修到调试,每个环节都有详细操作指南。例如,清洁轿厢时,规定使用无腐蚀性清洁剂,避免损伤轿厢表面。建立记录管理制度,维保人员每次维保都需详细记录维保时间、项目、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以便追溯与分析电梯运行状况,保障维保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3 维保人员资质与培训机制完善

要求维保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上岗,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新电梯技术、故障诊断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实操演练,提升维保人员专业能力。同时,开展事故处置应急培训,模拟电梯冲顶、蹲底等事故场景,让维保人员掌握正确应急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处置应急能力。

三、提升电梯安全与维保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核心。物业作为电梯日常管理主体,需全面承担起监督维保工作的重任。在监督过程中,制定详细的监督检查表,对维保单位的每次维保工作进行严格对照检查,包括维保项目是否完整、维保时间是否合规等。同时,积极搭建与用户沟通的桥梁,及时处理用户反馈。例如,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设置专门的电梯投诉热线,安排专人负责接听,对用户反映的电梯运行异常声音、开关门卡顿等问题迅速响应,记录并及时转达给维保单位,跟进问题解决进度,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维保单位必须严格依照合同约定,履行电梯维修保养职责。在日常保养中,按照既定的维保流程,对电梯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细致维护。遇到复杂故障时,迅速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运用专业检测设备进行故障排查与修复,确保电梯安全稳定运行。监管部门发挥关键的监督作用,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与频率,定期对物业和维保单位进行检查。不仅要检查电梯的硬件设施状况,还要审查物业的管理记录、维保单位的维保报告等文件资料。对未履行职责的单位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罚。同时,建立物业、维保单位、监管部门三方协作机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共同探讨电梯安全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分享经验与解决方案,通过各方协同合作,确保电梯安全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到位。

3.2 推广智能监控与远程故障预警系统

推广智能监控与远程故障预警系统是提升电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的曳引机、钢丝绳、门机等关键部件上精准安装多种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轿厢振动情况,一旦轿厢振动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预示着导轨磨损、轿厢结构松动等问题;电流传感器密切关注门机电流变化,门机电流异常波动往往是电机故障、门滑道卡滞的信号。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实时运行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快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处理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精准的故障预测模型。模型基于海量的电梯正常运行与故障状态数据进行训练,能够准确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模式。当系统监测到数据出现异常时,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向维保人员发送详细的故障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

3.3 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安全使用知识

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安全使用知识是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在电梯轿厢内,精心设计并设置宣传栏,张贴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安全乘梯海报。海报内容涵盖正确的乘梯姿势、如何文明使用电梯按钮、禁止在电梯内蹦跳打闹等注意事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向乘客传递安全知识。利用电梯轿厢内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精心制作的安全乘梯视频,通过动画演示、真实事故案例回放等形式,生动展示违规乘梯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危害,如电梯门夹人、电梯突然坠落等事故场景,给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印象。

四、结语

电梯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其安全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维修保养。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维保技术水平、强化公众安全意识,可有效降低电梯故障率与事故发生率。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智能化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实现电梯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和智能化,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鸿飞.(2023).电梯安全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探析.特种设备安全,39(2),45–48.

[2]张志诚.(2022).电梯机械系统关键部位的维护与保养技术研究.机电工程技术,51(11),102–105.

[3]赵晓彤.(2021).智能化电梯维保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中国电梯,(9),33–36.

[4]胡建国.(2020).城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建设科技,26(6),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