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培养小学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虹

舒兰市第十四小学校 吉林省舒兰市 132602

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计算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计算能力,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

一、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1.1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从计算环节来看,部分学生对基础运算规则掌握不扎实,常出现进退位错误、乘法口诀混淆等情况,导致计算准确率低。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面对复杂计算题易产生逃避心理,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与尝试的勇气。学习习惯不佳也是突出问题,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仔细,甚至因粗心大意看错数字、遗漏步骤。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练习多以机械重复的题目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和规律的动力,阻碍了自主计算能力的发展。

1.2 自主计算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基础,对其数学素养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良好的自主计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数学运算,为后续学习复杂数学知识,如应用题、几何图形计算等奠定坚实基础。当学生具备自主计算能力时,可在解题过程中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自主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探索计算方法、分析错误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此外,自主计算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3 影响小学生自主计算能力形成的因素分析

小学生自主计算能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从学生自身角度,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差异显著。认知发展较慢的学生在理解计算原理和方法时存在困难,而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生则难以主动投入计算练习。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辅导方式及家庭学习氛围影响深远。部分家长过度关注计算结果,采用高压式辅导,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之,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和科学的辅导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教育层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以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合理性都至关重要。若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仅强调计算结果而忽视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学生难以形成自主计算能力;同时,缺乏趣味性和层次性的练习资源,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自主计算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设计启发性教学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找零金额等,使抽象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开展计算接龙、数字魔方、速算比赛等活动,将枯燥的计算练习转化为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此外,设计开放性问题,如“用多种方法计算 12×5′′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计算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计算水平。

2.2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个性化学习资源与支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自主计算能力培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分层学习资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配有详细解题步骤和图示说明的基础练习册、微课视频,帮助其巩固计算基础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拓展性计算问题、数学思维训练题集,激发其学习潜能。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和反馈,如根据学生作业错误情况,针对性地推送相似题型练习和解析视频。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在自主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都能取得进步。

2.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计算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自主发现计算方法和规律。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利用图形纸片进行操作,自主探索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共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计算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反思,总结计算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主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三、实践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研究设计及实施步骤

本实践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两所小学同年级的四个平行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两个班级。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实验组实施设计启发性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鼓励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培养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自主计算能力测试,了解基线水平;实验过程中,定期收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实验结束后,再次进行后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变化情况。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主要通过前后测的自主计算能力测试卷获取,测试卷涵盖整数、小数、分数等多种计算题型,从计算准确率、计算速度和解题策略运用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利用 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变化。定性数据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性资料进行编码和归类,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和习惯的变化,为定量分析提供补充和解释,全面呈现研究结果。

四、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计算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本研究提出的培养策略经实践验证有效,不仅改善了学生的计算水平,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积极转变。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化对自主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将自主计算能力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磊,李娜.(2023)."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教育科学研究》,15(2),67-79.

[2]张洋,杨芳.(2024)."激发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的实践探索."《数学教育研究》,21(4),112-125.

[3]李明,王红.(2025)."小学数学自主计算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基础教育研究》,18(1),45-56.

[4]刘磊,马芳.(2026)."小学生数学自主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成效评估."《教育实践与研究》,29(3),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