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
曹可为 聂秀荣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江苏泰州 225300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科技发展时代,教育需培养专业知识与正确价值观兼备的人才。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课程,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引领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生物课程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其研究涵盖生命各层面,蕴含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等思政元素。挖掘并融入这些元素,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本领、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现状
当前生物课程思政推进存在多重困境。理念层面,教师虽认知其重要性,但“重知识轻思政”倾向明显,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化。内容挖掘上,教师对思政元素开掘浅表且片面,仅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显性内容,忽视基因编辑伦理、科研诚信等隐性元素,解读进化论时也割裂了其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方法运用方面,传统讲授法仍占主导,缺乏互动与案例研讨,思政融入生硬拼凑,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评价机制亦不完善,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技能,忽视思政素养,方式单一且缺乏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全面考量,教师融入动力不足,学生思政素养提升难以体现。
三、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
(一)生命伦理元素:尊重与敬畏生命
生物学研究涉及众多与生命相关的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编辑、器官移植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伦理问题,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1]。例如,在讲解克隆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克隆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克隆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规范,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尊重生命、保障人类尊严为前提。
(二)科学精神元素:探索、创新与严谨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科学家的故事,如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等,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诚信意识。
(三)生态意识元素: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时,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社会责任元素:担当与奉献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例如,在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可以介绍科学家们在抗击传染病过程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
四、生物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强化思政意识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其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思政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课程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生物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二)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思政融入
教师应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生物知识的讲解中,使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理论时,可以结合人类文化的发展,探讨生物进化对人类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进化观和历史观;在讲解生物技术时,可以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思政活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升课程思政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式学习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自然接受思政教育[2]。例如,讲解基因编辑技术时,引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时,采用项目式学习,调查当地现状并提保护建议,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评价机制,保障思政成效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将思政素养纳入生物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项目研究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同时,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五、结语
生物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生物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生物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理念认知、内容挖掘、方法运用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通过提升教师素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机制,实现生物学科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让生物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微,何媛,李春艳,等.融入思政元素的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课程主题教 学模 式探 索[J].卫 生 职业 教育,2024,42(23):70-74.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4.23.20.
[2]张寅良,房伟,张学成.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元素挖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03):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