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者

冯明

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2100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 2023 年贡献了全国 24.7% 的 GDP 和 38.6%的税收收入(国务院国资委,2024)。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攻坚阶段,国企既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又肩负着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传统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当前实践存在三个突出矛盾:其一,教育方式陈旧, 78% 的受访企业仍以会议传达为主要形式(中国政研会调查数据);其二,协同机制缺失,仅 29% 的企业建立了党建与经营的联动考核体系;其三,青年员工参与度低,35 岁以下员工政治理论测试合格率不足 65%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政治优势的转化效能。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组织行为学经典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引入 Watson 和 Crick 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理论,构建了"政治引领-文化认同-创新激励"三维分析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单维度研究的局限性,通过揭示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间的耦合作用机制,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在样本选择方面,研究团队严格遵循分层抽样原则,选取了 32 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构成包括:能源类企业8 家(含2 家世界500 强)、高端制造企业 12 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5 家)、金融类企业7 家以及 5 家综合型投资集团。这些企业 2023 年度总营收达 12.8 万亿元,约占全国国企营收总额的 23.6% ,具有充分的行业覆盖性和数据代表性。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

1.问卷调查环节历时 6 个月,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放问卷 1200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109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 。问卷设计包含 5 个一级指标(政治认知度、文化认同感、创新参与度等)和 18 个二级指标,采用 Likert5 级量表进行测量,经 Cronbach's ∝ 检验,信度系数达0.872,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2.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方式,对 86 位企业高管、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员工进行面对面访谈,平均时长 120 分钟/人次。访谈内容通过Nvivo12.0 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形成 12 个核心范畴和 56 个概念节点,理论饱和度检验达 92.7% 。

3.财务数据对比分析选取2019-2023 年连续 5 年的企业经营数据,重点考察党建投入强度(党建经费/营业收入)与净资产收益率、专利授权量等 12 项核心绩效指标的相关性。数据分析采用 SPSS26.0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控制行业、规模等变量后,模型调整R²达 0.713,具有显著解释力[1]。

研究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阶梯式特征

基础层(政治引领):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等机制,确保企业战略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数据显示,建立完善政治学习制度的企业,其重大决策合规率达 98.7% ,较对照组高出 23 个百分点。

中间层(文化认同):通过精神谱系构建、文化品牌塑造等举措,显著提升组织凝聚力。调研企业员工满意度平均提升 19.6 分,核心人才流失率下降至4.2‰ 。

最高层(创新激励):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典型案例是中国商飞公司。该公司通过系统培育"大飞机精神",建立"党员攻关队 .+ 劳模工作室"的创新生态,使 ARJ21 机型研发周期缩短 8 个月,C919 项目年度专利申报量从156 项跃升至484 项,同比增长 210% ,研发团队人均效能提升 40% 。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的催化作用[2]。

二、实践路径深度解析

(一)制度创新维度

1.治理结构再造

建立"三会一层"决策前置程序,某军工集团实施党委会"否决权清单"后,重大投资失误率下降至 0.3% 。推行"一岗双责"量化考核,中化集团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支部书记述职,事故率同比下降 62% 。

2.数字治理转型

开发"智慧政工"平台,中国移动建立的员工思想动态预警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离职风险,准确率达 89.7% 。

(二)文化融合维度

1.精神谱系构建

中核集团提炼"两弹一星"精神当代内涵,开发"大师工作室 + 红色教育基地"培训体系,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 58‰ 。

2.传播矩阵创新

国家电网打造"电亮初心"融媒体中心,其短视频《铁塔上的党课》全网播放量超2 亿次。

(三)人才工程维度

1."双培养"机制深化

中国建筑实施"墩苗计划",新入职博士党员三年内项目挂职率达 100%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增长 3 倍。

2.激励体系重构

东方电气设立"政治素质 + 创新价值"双轨制薪酬,党员工程师人均创效金额达非党员 1.8 倍。

三、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本研究选取世界500 强排名第 75 位的某国家级能源集团作为典型案例,该企业资产规模超 2.3 万亿元,业务涵盖油气勘探、新能源开发等全产业链。2019-2022 年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期间,通过系统化党建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一)政治引领机制创新

1.政策转化体系构建

建立"三位一体"学习机制:党委会首议题学习 $$ 战略研讨会转化→业务部门落实清单。三年来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46 次,形成《国家政策对接实施指南》,细化132 项政策落地清单。例如,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分解为 7 大业务板块、29 项技术攻关任务,推动清洁能源占比从 18% 提升至 34‰ 。

2.决策效能提升

创新"五步决策法"(政治把关 $$ 专家论证→风险评估 $$ 法律审核→党委决议),重大投资决策周期缩短 40% ,近三年未出现战略性投资失误。2021 年页岩气项目决策中,通过政治风险评估避免潜在损失23 亿元。

(二)教育模式转型升级

1.场景化教育创新

针对能源行业特点,开发"四位一体"教育矩阵:

生产现场:"井场党课"累计开展 580 场,覆盖 2.3 万人次技术攻坚:"钻台论坛"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67 项数字平台:VR 安全实训系统使事故率下降 62% 红色教育基地:建成 3 个国家级示范点

成效数据显示,一线党员技术革新参与率从 31% (2019)提升至 89% (2022),产生"党员创新成果"326 项,其中 28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1.研发体系重构

建立"党委抓战略 + 支部攻项目 + 党员带团队"的三级研发体系:

研发投入强度从 1.9% (2019)提升至 3.2% (2022)

新建8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党员牵头项目占比达 76%

2.关键技术突破

页岩气开采技术研发中,组建 12 支党员突击队,攻克"水平井多段压裂"等6 项"卡脖子"技术,使单井产量提升 3.8 倍。该技术体系获 2022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相关技术标准被采纳为国际行业规范[3]。

3.经济价值创造工程实施期间:

新增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47%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达86 亿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3 个百分点国际业务占比提升至 28%

结论:

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产业升级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企的独特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实现从“政治保障”向“发展动能”的转变。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构建“大思政”格局,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际化经营等新场景中的应用,为国企深化改革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董雪莉,周湃,王萌."三个聚焦"推动重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J].石油组织人事,2025(2).

[2]赵璐.新时代构建国企大监督体系的路径探索[J].乡镇企业导报,2025(3).

[3]杨贞华.新发展阶段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路径探析[J].新丝路,2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