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云孪控

作者

蒋婉仪 赵陈敏 林兼合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1.前言

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镜像,实现数据驱动的实时仿真与优化决策,其核心在于建立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动态双向映射。技术实现路径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如激光雷达、热成像仪、振动传感器)实现物理实体状态的全息感知;其二,依托多物理场建模技术(如 ANSYS Twin Builder、西门子 NX)构建与实体几何、物理属性完全对应的数字模型;其三,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如 LSTM 时序预测、强化学习)实现虚实空间的实时交互与迭代优化。以风力发电机为例,GEDigital 开发的 Predix 平台可实时采集叶片应力、齿轮箱温度等 8000 余项参数,通过数字孪生模型预测部件寿命,使运维成本降低 40% 。

2.数字孪生技术的内涵与演进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物理实体或系统的动态虚拟映射,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实时交互、动态演化的技术体系。其核心在于利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多源异构数据,构建高保真模型,模拟物理对象的几何结构、行为机理及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不仅是对物理实体的简单复制,更强调通过实时数据驱动模型迭代,实现对物理世界状态的动态感知、预测与优化。例如,在波音 777X 的研发中,数字孪生技术将风洞试验次数减少 80% ,结构优化效率提升 3 倍,体现了其对复杂系统全周期管理的革命性价值。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建模、仿真与数据交互三大核心要素,构建了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应用场景已覆盖工业、城市、医疗等领域,随着 AI与量子计算的融合,未来将向更高精度、更强智能的方向如 AI 增强型孪生体、量子-经典混合计算、自主进化系统等演进。

3.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

3.1 智慧农业

在智慧农业领域,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耕作模式,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

河南内黄县智慧辣椒种植基地通过 5G 智慧农业运营管理,实现小麦、辣椒全生长周期的智能化管控。项目依托智能设备网络,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象数据,结合 AI 算法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优化灌溉、施肥方案。数据显示,该模式节水 50% 、节肥 30% ,人工成本降低 60% 。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生长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融合多源环境数据与作物机理模型,可动态计算最佳播种密度、施肥量及灌溉策略,在江苏邳州推广后,小麦亩产提升 18% ,化肥使用量减少 25% 。

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病虫害的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安徽太和县部署 20 个田间监测点,覆盖 152 万亩麦田,结合无人机高分辨率图像与 AI 识别算法,对麦蜘蛛、蚜虫等害虫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向农户推送预警信息,并生成防治方案。数据显示,该模式使虫害防治响应速度提升 70% ,农药使用量减少 35% 。此外,智能喷洒系统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病虫害区域,实现精准施药,避免全田喷药的浪费。

3.2 智慧水务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推动水务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

恒润安智慧水务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流量、压力、水质等参数,构建数字孪生模型模拟管网运行状态。某市水务集团应用该系统后,漏损率降低 30% ,供水安全性显著提升。系统通过 DMA 分区计量技术定位漏损点,结合夜间最小流量分析锁定微小漏损,实现“漏损-修复”的闭环管理。

深圳环水集团开发的供水自适应调度系统,整合水量预测模型、在线水力模型与 AI 算法,实现“无人干预、秒级计算”的实时调度。系统根据管网压力、用水量动态调整水厂出水压力与泵站运行策略,降低配水能耗5% ,人力成本减少 35.6% 。北控(秦皇岛)水务公司建立的厂网一体化协同运行管理,通过泵站远程控制系统实现 51 座泵站无人值守,优化污水厂进水稳定性,提升设备使用寿命。

3.3 智慧交通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重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提升出行效率与安全性。

新加坡智慧交通系统利用数字孪生模型优化信号灯控制,实时分析车流量、行人密度等数据,动态调整信号配时。某一线城市引入的公交动态调度平台,通过车载智能终端与站点客流监测装置,实时掌握车辆位置、载客量信息。系统可自动增加高峰时段班次,调整发车间隔,使乘客平均候车时间缩短 40% ,车辆满载率提升 25% 。

自动驾驶仿真技术加速算法迭代,降低路测成本。Waymo 的 Carcraft平台支持复杂场景下的算法验证,覆盖雨雪、夜间等极端条件。百度 Apollo仿真平台提供场景判别系统,从交通规则、动力学行为等维度评估算法安全性。某自动驾驶企业利用仿真测试将算法迭代速度提升 3 倍,路测里程需求减少 80% 。

4.挑战与对策

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应用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数据融合困难和模型精度不足。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集成是数字孪生的基础,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如 CSV、Excel、XML、JSON)和通信协议差异显著,导致互操作性低。制造业中,生产线传感器数据、ERP 系统记录与客户订单信息往往分散存储,转换与清洗成本高昂。以某汽车工厂为例,其数字孪生平台需整合 20 类设备数据,初始数据融合阶段耗时 3 个月,占项目总周期的40% 。此外,数据质量问题突出,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普遍存在,直接影响模型可靠性。而复杂系统(如城市交通)的仿真误差率仍高达 15% 。在硬件层面,运算放大器的有限增益、漂移和噪声导致积分器相位误差积累,长时间仿真时误差可达 10% 。在算法层面,传统建模方法难以捕捉动态非线性关系,如城市路网中车辆流的混沌效应,导致交通优化方案与实际效果偏差显著。

此外,技术推广还需跨越成本与标准化两大鸿沟,破解挑战需多方协同与技术革新并行。随着边缘计算与 AI 技术的融合,数字孪生将向“自优化、自适应”方向演进。预计到 2026 年,标准化数字孪生平台的普及率将超 60% ,带动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突破 1500 亿美元。技术瓶颈的突破与生态协同的深化,将推动数字孪生从“概念验证”迈向“价值创造”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宗睿,李秀文,张明远.基于数字孪生的官厅水库安全监测平台研究及应用[J/OL].水利建设与管理,1-7[2025-03-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446.TV.20250328.1132.002.html.

[2]张金松,李婷.水务数智化发展趋势与人才策略[J].净水技术,2025,44(03):1-9+143.DOI:10.15890/j.cnki.jsjs.2025.03.001.

[3]王晓伟,王章,徐四一.基于 GIS+BIM+数字孪生技术的海域勘察数字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J/OL].岩土工程技术,1-8[2025-03-30].https://doi.org/10.20265/j.cnki.issn.1007-2993.2024-0243.

[4]王博.数字孪生技术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应用价值与潜在风险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5,(03):121-124.

基金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S202410876025

课题名称:智云孪控——数字孪生管理沙盘,创新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