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徐子钦
常州科技经贸技工学校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大众将目光放到中职教育方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予以更多关注。因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家庭背景、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使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未有清晰的发展目标、职业方向。并且,部分学生因家庭教育缺失以及不良的三观思想影响,使中职生逐步生成心理问题,影响到心理健康发展。面对此种情况,中职班主任要发挥出自身责任作用,通过日常管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关怀,提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带动全体中职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一、创新班主任管理形式,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掌握班级里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学生的性格、情绪思想、管理配合程度,实施不同的心理教育,让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加有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1]。 ① 采访观察法。班主任日常多观察班级学生的行为举止,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以此及时介入,避免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加重。 ② 必要时家访。家访也属于班主任常见的管理形式,可将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如果班主任察觉学生的心理问题源自于家庭,必要时可通过家访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经沟通交流让家长提高对自家孩子的关注度,日常多一些关心与正向引导。 ③ 采用一对一谈话法。一对一谈话也是班主任实施学生管理的常用手段,可使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真切关注,从而轻松地面对班主任,主动敞开心扉,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④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中职生心理问题可知,部分问题比较隐私,因此学生不想让他人知晓,在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当面交谈过程中不愿表达心声。对于此种现象,班主任可采用保护学生隐私的方法,如问卷或学生写小纸条等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担忧和困扰情绪的问题。班主任则是通过分析问卷、小纸条内容,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鼓励开导学生,说出他人不会知晓学生的隐私问题,让学生放心、安心,与班主任保持联络。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但由于既往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学习和职业发展管理,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情绪。对此,班主任要明确教育管理目标,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预先制定出可行、详细的方案,确保教育的多元化、针对性,提升班主任教育管理成效。班主任不但要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让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班主任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认,可结合学生当下的环境适应情况、职业发展状况、学习困难等,教会学生处理情绪的方法。比如,对于因家庭因素而生成不良心理情绪的学生,班主任多一些理解,鼓励与疏导学生情绪。对于因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还适当给出学生建议,让学生改变原本忧愁、紧张的情绪,减少学生的日常心理压力。
三、加强中职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要重视对中职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的渗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可通过观看书籍、互联网课程等方式,学习到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技能,从而真切体会到学生的需求,实施有效的管理[2]。首先,班主任构建宽松、包容的班级环境氛围,使学生充满安全感,同学之间相互支持和尊重。其次,班主任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围绕情绪表达、情感认知、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知识,和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此外,班主任可举办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我一个小秘密”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增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最后,班主任要搭建心理支持平台或在班级内建立情感支持小组,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分享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情绪管理经验,大家可以一同讨论心理健康问题。最后,班主任要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了解中职生当下的反馈和需求,适当地调整班主任管理工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班主任日常开展管理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班主任关注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察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班主任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讲座、心理知识普及、深入谈话等方式,有利于维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解决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主动和学生建立尊重、信任、友好的关系,以此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配合教育工作,不再抵触班主任的管理,实现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杨丽君.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05):52-54.
[2]王工利.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大学,2020,(1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