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筑梦,科技赋能
陈华慧
建阳区童游中心小学
引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仅将重心放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上。在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应重视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科技教学环境,推动素质教育工作。航模融合科技、工程、艺术等多种元素,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承担重要角色,因此在培养学生信息科技素养中,应以航空模型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途径。由此可见,开展航模筑梦,科技赋能—一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航模筑梦,科技赋能—一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价值
利用航模、科学技术来培养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航模作为综合类活动,涉及到航天模型制作、遥控飞行、航模比赛等多项内容,以其为基础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走入科学世界。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相关,而航模中涵盖科技知识,如电子电路、编程操作、数据分析等,在学生自主制作航模的过程中,就会对这些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学习[1]。同时,在学生探索航模的过程中,会接触到 AI 算法、自动控制等新型技术,其属于当前科技发展的重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科技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信息科技有足够的兴趣,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航模筑梦,科技赋能—一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创建趣味性教学场景,提高信息科技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足,为了使学生对信息科技教育有足够的兴趣,应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下,创建趣味性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娱乐中增强信息意识,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场景,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在航模筑梦,科技赋能的主题下,需要在教学场景中融入航模、科技知识。
例如,教师在编程教学中,可设计《航模跑酷》的游戏活动,航模中通常含有自动化操控系统,学生可通过简单的编程语言以及编程工具,控制航模飞行方向以及飞行速度,通过该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可有效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学生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小学生的设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针对不会操作的学生,学生应亲自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编程,避免因课程难度过大使学生出现退缩的心理。
(二)开展项目式教学法,提高信息科技学习效率
项目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参与有意义的项目来掌握信息科技知识,提高信息科技素养。以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知识被动传输为主,其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项目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来完成项目任务。针对航模任务而言,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除了利用编程工具来操控航模之外,同时也可借助航模飞行任务,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2]。
例如,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制作航模飞行的制作材料,在项目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探讨项目主题内容,提供飞行高度、速度、路线等有价值的数据。之后,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合作,负责收集资料信息,组员分别负责查看航模飞行原理与技术、航模飞行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等内容,并将其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由学生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学生不仅可利用信息技术查看资料,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且通过该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在未来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大势所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航模等活动,结合科技力量发挥育人价值,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当前可采取创建趣味性教学场景、开展项目式教学方法等策略,提高信息科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优化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小学生在科技海洋中实现自身梦想。
参考文献:
[1]李登起.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例[J].天津教育,2025,(08):90-92.
[2]郑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研究——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4,26(16):50-52.
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教育科研课题“‘双减‘政策下建阳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