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集成与多功能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作者

贾静

深圳市红岩电控研究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7 身份证号:44030119820927422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下综合管廊作为集成电力、通信、水气等管线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地下管廊内电力系统面临环境复杂、负荷波动大等挑战,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其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因此,研究如何在地下管廊中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集成与协同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下综合管廊中电力系统的集成与协同工作机制,提出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的解决方案。这项研究不仅为智慧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地下管廊的电力管理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

1.3 研究范围与结构

本研究主要围绕地下管廊中电力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协同机制展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论文结构包括以下部分:第二章介绍智慧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挑战;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分析畜禽养殖与地下管廊的电力解决方案;第五章进行技术对比与优势分析;最后,第六章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2. 相关技术与现状

2.1 畜禽养殖电力需求分析

畜禽养殖场的电力需求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通风、加热、冷却、照明以及自动化饲喂和监控系统等。这些设备通常有较大的电力消耗,且负荷波动较大。因此,电力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负荷调节能力,以应对动态变化的需求。此外,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电力分配,减少浪费,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1】

2.2 地下管廊电力系统分析

地下综合管廊的电力系统必须应对地下环境中湿度大、温差变化大的挑战。配电设备需要具备高防护等级以防止水分侵入,并设计有效的散热系统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此外,地下管廊的空间通常有限,因此电力系统需要优化布局,确保维护的便捷性和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2.3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技术在畜禽养殖和地下管廊的电力系统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传统配电系统难以高效应对负荷波动和电力需求的动态变化,且缺乏智能化的监控和自动调节功能。此外,防护措施和散热设计也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加复杂和极端的环境条件。因此,现有技术亟需创新和改进,以提高电力系统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效率。

3.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3.1 智能配电柜设计

智能配电柜集成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模块,实时监控电力数据并进行自动化管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调整电力需求,同时配备保护装置(如过载、漏电保护)确保系统安全与稳定。

3.2 环境适应性与防护措施

配电柜设计注重防水、防尘和防腐蚀,使用高防护等级材料并结合密封设计,有效应对湿气和污染。良好的散热系统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3.3 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控制

配电柜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电力数据,并通过云平台或本地网络进行分析。系统自动调整配电策略,支持远程监控和操作,确保电力稳定供应。【2】

3.4 电力负荷管理与应急系统

智能配电柜通过负荷监测和动态调整优化电力分配。应急电源系统在电力中断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保障关键设备的持续供电。

4. 系统优化与节能效果

4.1 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

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优化电力设备运行,减少能源浪费。负荷预测和需求响应机制确保电力分配灵活高效,实现削峰填谷。

4.2 节能技术的应用

采用高效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结合智能电表和能效监测系统,降低能耗并优化用电模式。

4.3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

通过冗余设计和自动化监控,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智能负荷管理系统能及时预警,防止故障,保障系统高效可靠运行。

5.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5.1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智能电力系统

智能电力系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浪费并整合可再生能源,支持低碳发展。它有助于优化电力分配、减少碳排放,并提高系统韧性,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3】

5.2 未来技术创新方向

未来,智能电力系统将聚焦自适应控制技术和分布式能源整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电网将实时调节电力供应,提升效率。而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5.3 对行业的影响与推广前景

智能电力系统将革新电力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随着技术和政策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前景广阔,对行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本文研究了智慧电力在畜禽养殖和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对于畜禽养殖,提出了智能供电、高效用电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创新方案,以应对湿度、腐蚀和负荷波动等难题。对于地下管廊,本文强调了防护设计和智能监控系统的结合,以应对湿度、水侵入和防火等特殊环境挑战。

6.2 对实践的意义

本研究为智慧电力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指导,特别是在畜禽养殖与地下综合管廊领域。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智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升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此外,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也是提升电力系统效能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婷婷,王震鹏,马秀鹏.电力助力养殖产业发展[N].柴达木日报,2022-01-21(002).DOI:10.28062/n.cnki.ncdmb.2022.000097.

[2] 穆元杰,尚明华,郑纪业,等.畜禽体温自动监测技术与应用综述[J/OL].农业工程学报,1-15[2025-01-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047.S.20250102.1120.006.html.

[3] 梁志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5,46(01):154-156.姓名:贾静 出生年月—:1982 年 9 月 27 日 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具体到市):陕西省汉中市 学历:本科 职称(如有考过): 单位: 省市: 邮编: 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工作):物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