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究

作者

彭莲花 范围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如今创新思维已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人员,应重视该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解决问题,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创设趣味科学情境、小组合作、实验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下面主要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这些宝贵建议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新的启发。

1 创设趣味科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理论灌输的授课模式,可创设趣味科学情境,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加以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壶是怎样传热的》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生活中烧水壶的场景[1]。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温度计和烧水壶摆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烧水壶的传热原理,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水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热,热量又是怎样传递的呢?”随即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材质的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材质对水壶传热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教师还可将水壶烧水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热量的传递过程。在科学活动探究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回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章节知识。

2 设计开放性实验任务,鼓励自主探索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打破常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保温和散热》时,可设计开放性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同时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保温装置,目的在于避免水热量的过早的散失。学生在接到任务后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选择将泡沫包裹在保温装置外侧,以延长热水的保温时间;有的学生则用布料或者是塑料薄膜等方式。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如,有的学生通过增加包裹在保温装置外侧材料厚度来观察保温效果,通过设计开放性实验任务,加深学生对保温和散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着手,如热好的饭菜如何有效保温,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创新思维碰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的教学现状,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此教学方法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使思维发生碰撞。例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细胞》时,在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各小组提供一台显微镜和相关细胞标本,接下来带领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独特形态,对于个别学生操作上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方法,以更好的观察细胞标本。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鼓励小组之间相互研究,如“为什么细胞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不同细胞有颜色差别”,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中要明确分工,如有的负责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有的负责分析和记录,通过有效合作促进学生思维。

4 利用跨学科融合,拓宽创新思维边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跨学科融合策略,拓宽学生创新思维边界。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可将光的反射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并向其中缓慢倒入水,随后利用手电筒模拟光线,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光反射角度。或者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光反射的原理,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光的反射来创造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该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且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4]。或者,与信息科技结合,可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模拟光的反射路径,运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从而通过采取跨学科融合策略增强学生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创新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创新思维发展。例如,在学习《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时,应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如,在学生完成太阳能热水器简易装置制作后,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应对作品的创新性、制作工艺水平、小组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促使学生思维碰撞,学生之间通过分享彼此的设计思路,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学生积极借鉴他人的优势并弥补自身的不足[5]。如,A 同学在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装置时,拥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但是制作工艺不够成熟,而 B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是设计缺乏创新,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要求,应从多维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赋予科学教学活动吸引力和趣味性,改变学生机械式学习状态,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且提高科学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柳颖.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J].教师,2023,(01):42-44.

[2]钱东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2,(10):164-166.

[3]陈燕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11):5-8.

[4]王建辉.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名师在线,2022,(07):64-66.

[5]黄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试题与研究,2021,(3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