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崔全全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通过分析国际时事、经典文献以及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不仅帮助学生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还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明确中华文化的全球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感

大学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全球文化、获取国际信息的窗口。课程思政教育应当通过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发展背景及其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责任。通过对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与世界责任密不可分。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个人成就的追求上,更表现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上。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

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语言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英语文学、国际新闻、影视作品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与独特,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通过这种跨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自我文化的根基,树立对中国历史、传统和现代化发展的自信心,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通过对全球热点问题、社会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批判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讨论有关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科技发展等话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应对措施及其背后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同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能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

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选取教材和教学资源时,可以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语言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解英语文学作品时,可以结合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社会背景,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并将这些分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

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增强他们对思政内容的认同感。案例教学可以选择与社会热点、国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理解这些问题的多维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则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互动教学则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表达和交流,增强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的结合是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设计课内外互动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结合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课外实践活动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文化交流、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通过这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思政教育的理念,在实际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与实践

教师的思政素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育理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掌握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需要系统性地将思政理念融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师教学素养和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性思维。今后课程思政将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民族自信心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群.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10):23-26.

[2]徐常利.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25-128.

[3]郭琳.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3(1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