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构建物资风险管理框架的关键路径研究
许璐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身份证号:370802198808281826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物资管理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直接影响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当前学术界对智能技术赋能风险防控的传导机制,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框架,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驱动管理、多主体协同决策等维度存在研究空白。本文探索风险管理体系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测的转型路径,着力破解物资风险处置滞后等现实难题,为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治理能力贡献创新。
1.数字化转型与风险管理的理论概述
1.1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转型是国有企业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重构价值创造体系的核心战略,其本质是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决策机制的全面革新[1]。这一转型过程并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度渗透,实现业务场景与数字工具的无缝衔接,进而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效率提升为目标的动态系统。
1.2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传统工业时代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范式,但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显露出多重适应性困境。现有体系多依赖人工经验与静态规章制度,风险识别滞后于业务变化速度,尤其在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突发风险的冲击[2]。
1.3 火电项目物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火电项目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其物资管理风险,直接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国有资产保值。从供应链视角看,火电设备具有技术密集、资金投入大、供应链跨国化等特征。以燃气轮机为例,其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且技术标准严苛,一旦供应商因政治因素或产能问题中断供货,将导致项目整体延期甚至技术路线被迫调整。
2.火电项目物资风险识别分析
2.1 采购风险:标准差异与价格波动
从技术标准层面看,国际设备制造商与国内火电项目需求方,在技术规范上存在显著分歧。这种标准差异,不仅造成采购前期技术协议谈判周期延长,还可能引发设备到货后的二次改造需求。从价格波动层面看,火电项目涉及的大宗原材料如钢材、铜材等,其价格受全球期货市场、供应链扰动影响显著。这种价格不确定性倒逼企业建立动态价格联动机制,但实际执行中常因合同条款僵化或供应商议价能力不足,导致成本控制失效。
2.2 供应链风险:物流中断与供应商信用危机
物流中断风险首先体现在跨国运输环节,例如关键设备依赖海运时,港口拥堵、航道封锁或极端天气可能直接导致交付延迟。其次,国内区域性物流网络脆弱性也不容忽视。从供应商信用风险看,火电设备制造商因技术门槛高、生产周期长,其履约能力易受外部环境冲击。部分供应商为抢占订单虚增产能,实际交付时却因资金链断裂或技术瓶颈无法按期供货。
2.3 技术风险:智能设备兼容性与运维失效
智能设备兼容性问题,源于火电项目新旧技术体系的迭代冲突,例如新一代智能传感器与原有分散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匹配,可能导致数据采集断层或控制指令误码,这种数字鸿沟不仅削弱了设备互联的协同效应,还可能因数据失真引发误判风险。
2.4 验收风险:进口设备技术壁垒
进口设备验收风险的本质是技术标准话语权争夺的延伸。欧美厂商通过专利布局构筑技术壁垒,国内检测机构无法获取原始配方数据,导致第三方复检结果与出厂报告存在系统性偏差。此类风险要求企业在合同中嵌入知识产权担保条款,同时借助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化技术交付物的权属关系,构建覆盖设计、制造、验收全流程的合规防火墙。
3.风险管理框架的关键路径设计
3.1 设计数字化转型驱动的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的功能设计需兼顾横向协同与纵向穿透,横向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的
合同履约、供应商评级、市场行情等外部数据池,纵向穿透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库存周转、质量验收等业务流程,最终形成多维度风险画像。
3.2 结合动态管理重构风险管控流程
火电项目物资供应链具有周期长、参与主体多、外部环境复杂等特征,传统以事后处置为主导的风险管理手段难以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涌现的新型风险。动态管理重构需以实时数据为支撑,建立覆盖物资全生命周期的监测预警体系,将风险识别节点从采购执行阶段前移至需求预测环节,通过智能算法对供应商产能、市场价格波动、物流运输效率等三百六十度信息进行动态建模,形成风险热力图辅助决策。
3.3 物资智能协同管理
物资智能协同管理要通过技术手段,打破传统风险管理中的信息封闭与流程割裂的问题,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业务环节各个参与方的协同联动。在火电项目中,物资管理涉及设备采购、仓储调度、运输配送及运维保障等多个环节,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低。而智能协同管理则构建联通网络,将供应商库存数据、物流轨迹信息、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要素集成至统一平台。
3.4 建设敏捷型专业风控团队
国有企业可探索矩阵式管理模式,在保持物资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的同时,横向打通与财务、法务、信息部门的协作链路,形成风险联防联控的工作界面。针对火电项目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殊需求,可配置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风控专员,使其在设备选型阶段便能介入技术风险评估。
4.物资风险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4.1 数据中台驱动的动态决策体系建设
数据中台驱动的动态决策体系建设,标志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从经验导向,转变为数据驱动。在火电项目物资管理领域,数据中台承担着整合分散数据源、挖掘隐性风险关联的核心职能。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企业可将采购合同文本、设备运行日志、供应商评价报告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深度融合。
4.2 智能合约的深度应用
智能合约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构物资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逻辑。在火电项目采购环节,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将合同条款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代码程序,当物联网设备监测到货物抵达指定仓库且质检数据达标时,合约自动触发货款支付指令,消除传统模式下验收入库与财务结算的时间差,同时避免人为操作导致的合规风险。
4.3 跨行业数据共享与风险共担
跨行业数据共享是物资风险管理突破企业边界、实现全局优化的必然趋势。火电项目涉及的物资供应链横跨能源、制造、物流等多个领域,传统管理模式中行业数据壁垒导致风险信息碎片化。通过建立跨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国有企业可获取海关通关数据、交通气象信息、大宗商品交易所行情等外部数据,结合内部运营数据构建全景风险视图。
结语
目前国有企业火电项目物资管理风险有四个主要方向,分别是采购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和验收风险。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针对这些风险需要设计数字化驱动中台、结合动态管理重构风控流程、进行物资智能协同管理,并且建设敏捷型的专业风控团队。未来,国有企业需以战略眼光把握技术迭代机遇,在物资管理领域率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范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筑智能化防线。
参考文献:
[1]江山.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物资供应链数据共享管理平台设计[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 (11): 101-103.
[2]刘丛珊.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方法和制度[J]. 中国电子商情, 2024,(19):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