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作者

解小燕 甘月洪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阶段学生参加科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手段。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受限。而结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学情,为学生制定体系化的科学活动,这对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很有帮助,也能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面发展。

1 创设趣味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若想达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创设趣味情境,要求能彰显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位置,使学生能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来充分理解知识,并且,此项教学方法还需要有着灵活性的特点,利于满足学生们的相关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可指引学生在提出、探索、解答和论证问题时,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展开“水的颜色变化”的科学活动时,教师可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活动的开展效果,助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清水以及各种颜色剂,而后询问学生:若是在水中添加不同的颜色剂,清水会产生哪种变化?可以让学生加以分析和猜想,随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操作,以此来论证猜想。

2 巧设梯度问题,引导探究思维进阶

梯度问题的特点是引导学生逐步从基础知识学习到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循序渐进解决问题,逐步强化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梯度问题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最先对学生提出基础性问题,如哪些外在条件会促进植物生长?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和教材插图了,了解到土壤、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接下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加大难度,如若减去植物生长三项必要条件的一项,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何种影响?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而这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实验后学生发现植物缺少阳光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的现象;缺少土壤导致植物无法稳定生长,出现生长不良;缺少水分导致植物出现干枯、萎蔫的现象[1]。

3 开放实验材料,保障自主操作空间

开放实验材料是丰富学生实验道具的有效途径,只有确保各种实验材料丰富的情况下,才能保障学生有一个自主的操作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很有帮助。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实验环节,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层面程式化的实验教学,转而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实验材料,如金属网、鹅卵石、树皮、宣纸等都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好帮手。在实验中学生发现吸水最快的是宣纸,但吸收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宣纸破损,而海绵的吸水效果比较好,在吸水后海绵不易受到破坏。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天平,学生对各种吸水后的材料进行称重,实现了实验的拓展,这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素养[2]。

4 搭建协作平台,促进探究经验共享为学生搭建协作学习平台,能够推动知识的内化与共建,整合学生的实验经验,使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取长补短,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记录校园区域内的昆虫活动轨迹。在线上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学习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进入线下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观察昆虫,并绘制昆虫分布图,再上传至协作学习平台,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生认知科学知识。

5 提供方法指导,提升自主探究效能

在展开科学活动时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科学策略之一。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展开相对深入的自主探究,并且教师还要多加观察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保障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有着正确的方向。例如,在展开“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引学生在水中放入不同的物体,而后让学生观察与分析:为何某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但有些物体却不会呢?针对未能漂浮其上的物体,教师可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观察是否有方式能让其漂浮在水面上。在此阶段中,教师应予以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可进行科学的自主探究,从而才能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6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自主探究动力

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应将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作为一项必要的实现策略。在进行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即在于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来进行科学评价,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而后寻求尽快的改正及完善,从而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整体表现来加以自评,包括评价自身的优点和不足[3]。再者,也能让学生之间加以互评,说说对方的优势,以及有待完善的地方。最后,教师还能结合学生们的整体表现来进行点评与总结,从而通过该种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表现,为他们设置发展档案,可综合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以便优化对科学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分析,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开展不同的科学实验,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拓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淑鑫.小学科学长周期活动分步推进的逻辑进路[J].教学与管理,2024,(32):58-61.

[2]陈龙,彭锐真.小学科学课堂思辨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4,(17):126-128.DOI:10.16704/j.cnki.hxjs.2024.17.037.

[3]乔薇.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2022,(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