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实施研究
涂君 廖菊庆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的思想道德,也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助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剖析班级学情,定制分层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教育活动实行的最佳场所就是小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会更加有效果。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的状况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总是采取单一的德育教育活动和方式,可能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进步和改观。所以,教师可以剖析班级学情,定制分层德育目标体系,助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全体成长。在具体开展之前,教师可设立德育目标,如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小学生[1]。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的进行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方面,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 4-5 人为一组,要求学生在学校碰见教师、同学、保安以及清洁人员等都要打招呼,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要求学生回到家后,多和父母聊聊天,回家后要及时和父母说“我回来了”,父母为自己做出很多事情时,要在感动之余也可以多说“我爱你妈妈/爸爸”、“您辛苦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深入开展其他的德育教育活动。
2 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沉浸式德育实践场景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多给学生介绍中国少先队、中国特警以及各种军人的日常活动和事迹,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感知到我国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也能结合其事例创新活动形式,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德育实践场景。教师多介绍少先队员的优秀事迹,激发学生想要学习和模仿的欲望,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友爱、爱劳动、爱科学,让自己努力成为少先队一员或者成为像少先队员一样的人[2]。
例如,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策划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借助高年级的少先队员,给学生讲讲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平日里如何和师生家长交流的,学生之间的对话远比教师的教更加有效果。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包括保护环境、义务劳动、照顾孤寡老人和福利院儿童交流,这样的触动能更加有效的达到德育教育目标,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 整合家校资源,构建协同德育教育网络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学校和家庭是离不开的,需要紧密合作,构建协同德育教育网络,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学校应和家长做好德育教育的沟通工作,家长需重视自身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最早接受的德育教育就是在家里,所以家长要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如果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游戏、赌博、打架、骂人,学生都不用刻意去学习,耳濡目染的就学会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开启前,家长应先改变自身的陋习[3]。
例如,学校可针对家长的各方面情况开设德育座谈会、访谈会和德育教育学习,帮助家长意识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起到的作用,教师也应针对家长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单独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家长的德育意识。同时,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品德情况建立家长研讨小组,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进行研究,并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促使学生能在家里和学校都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善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工作传播渠道
德育教育形式和内容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和变化,避免单一的教育方式,融入线上、线下和各种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喜爱。教师应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以此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要做好内容的筛选和过滤,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容,要能净化学生心灵的,避免学生受到影响和伤害[4]。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一边教授计算机知识,一边教授学生如何分辨健康的信息和内容,抵制不良信息和内容,遵守网络信息环境。教师也应带领学生去观看健康的视频和文章,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健康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在网络上设立你言我语的交流群、成长日记等小网页,使得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5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德育辅导策略
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是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家庭背景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的能力、认知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适宜的德育辅导。教学是一门艺术,德育教育更是一门科学,个性化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更加主动的去靠近和学习德育知识[5]。
例如,有的学生胆怯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特长等评价过低且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教师可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开展一些增加勇气、力量的德育教育知识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勇敢,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有的学生不自律、粗心大意、调皮,教师可采取一些锻炼自律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德育活动,并要找到学生不自律和粗心大意的根本原因。还有些学生可能行为异常或者情绪波动大的,教师可能要给与更多的爱、关心、理解和鼓励,也要在尊重其特殊情绪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教育,要引导其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结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效实施研究进行讨论很有意义,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泥泥.德育先行,提升品格——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华夏教师,2025,(01):43-45.
[2]秦圆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4,(34):36-38.
[3]李建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148-150.
[4]庞善梅.信息技术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26(21):149-151.
[5]韦海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4,(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