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油气集输站场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作者

金亚东

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采气管理三区 陕西榆林 719000

前言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油气集输系统作为连接勘探开发与下游加工利用的重要枢纽,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整个油气产业链的稳定和高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油气集输站场承担着原油和天然气的汇集与输送等核心任务,是高温高压且易燃易爆介质集中处理的重要场所。由于其作业环境复杂和工艺流程交错,同时多数站场地处偏远,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长期处于高位[1]。目前尽管油气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与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集输站场事故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本次研究将对集输站场内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 油气集输站场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1)设备方面

集输站场中广泛使用分离器和储罐等压力设备,这些设备长期处于高压高温且腐蚀性介质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金属疲劳和焊缝开裂等问题。若缺乏定期检测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失效甚至爆炸。泵和压缩机等动设备面临密封失效和振动超标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运行,还可能引发油气泄漏和火灾事故,特别是在高含硫油气田,硫化氢腐蚀会加速设备老化,增加安全风险。油气集输站场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对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要求极高,实际运行中常见电气设备防爆等级不达标和静电积聚等问题,这些都是重大火灾隐患[2]。

(2)操作方面

操作人员可能因为赶工期和图省事等原因,简化操作步骤或不按规程办事,如在高含硫化氢环境下未佩戴防护设备和未办理作业许可就进入受限空间等,这些行为极易引发中毒和窒息等事故。在交接班时信息沟通不充分,或在工艺流程切换和设备启停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压力波动和液位失控等问题,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因紧张而出现误操作,可能使局面进一步恶化。部分站场人员在巡检时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设备跑冒滴漏和仪表指示异常等问题,或者发现问题后未及时处理和上报,导致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3]。当发生泄漏和火灾等突发事件时,部分操作人员不熟悉应急预案,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或因缺乏演练导致应急响应混乱,延误了最佳处置时机。

(3)安全教育方面

部分站场的安全培训内容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不足,对站场特有的危险因素认识不深,而老员工的定期复训也常被简化,导致安全意识淡化。部分站场安全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员工虽然能背诵安全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正确识别隐患和应对突发状况,特别是对于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安全培训跟进不及时,形成知识盲区。压力容器操作工和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培训和复审工作存在管理漏洞,甚至出现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仍在岗的情况,这些岗位的安全风险较高,培训不足会严重威胁站场安全。

2 油气集输站场常见安全隐患对策研究

(1)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

针对油气集输站场常见安全隐患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 HSE 管理体系认证,确保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和操作管理,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开展岗位操作培训和安全技能竞赛,加强新技术和新设备培训,定期组织操作规程考核,强化现场作业监督,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落实作业许可和风险分析。

(2)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防范

严格执行防爆等级管理。根据油气站场危险区域划分,选用符合相应防爆等级要求的电气设备,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备防爆合格证,定期进行防爆性能检测。对于潮湿和腐蚀性环境,选用具有特殊防护等级的设备,严禁在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防雷防静电系统,建立完整的防雷接地网络,确保设备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安装避雷针和浪涌保护器等防雷设施,定期进行雷电防护检测。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在油气输送管道和储罐等易产生静电的部位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鞋具。

(3)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安全防范

完善消防设施配置,根据站场火灾危险等级和工艺特点,科学配置消防水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确保消防管网压力和流量满足要求,合理设置消火栓和泡沫产生器等终端设备,在关键部位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早期预警。加强消防水源管理,建立可靠的消防水源,配备专用消防水池或水罐,储水量应满足最大灭火需求。定期检查消防水泵运行状态,确保启动可靠和压力稳定,冬季做好消防管网防冻措施,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强化消防器材管理,配备充足的手提式和式灭火器,确保消防设施适应不同类型火灾扑救需要,建立消防器材台账,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更换过期或失效器材,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器材配置图和使用说明。

(4)加强对日常工作的防范

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确保每班交接时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实行班前安全会制度,由班组长组织风险分析和安全提醒。落实现场巡检制度,制定科学的巡检路线和检查标准,使用智能设备记录巡检数据,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严格作业许可管理,对所有日常作业实行分级管理,高风险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加强动火和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管控,严格执行作业前风险评估和作业中全程监护的闭环管理,建立承包商准入和监督机制,确保外来施工人员符合安全要求。加强现场安全监督,设立专职安全员,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监督。建立违章行为纠察机制,对违规现象严格处罚。推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制度,鼓励员工互相提醒和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对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的监管。

3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油气集输站场存在工艺流程复杂且高温高压设备广泛使用等特点,安全管理要求高,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日益完善,对于油气集输站场运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对集输站场运行中的常见隐患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识别风险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站场本质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鑫.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07):250-251.

[2]薛燕.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20,(27):84-85.

[3]田慧.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究[J].石化技术,2019,26(05):21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