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肖雅静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腾飞路小学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事业,还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的寿命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当前,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在精力有限但成长空间无限的前提下,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足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改用一句在家长中广为流传的话,今天不抽空锻炼,明天带病去锻炼。可以说,身体素质和学习基础一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缓慢形成的结果。本文基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锻炼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中长期成长需要,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供了若干有效意见,供教职人员参考借鉴。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举措
(一)改进教学理念,灌输“终身”意识
身体好不好,学生体能见分晓。体育是培养竞技意识、竞争心理的一个课程,在新时期下,教师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变化,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实验成果,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体育基础、学校体育器械配备程度,让传统的体育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征,根据不同年级制订相关的训练课程,适当遵循但不严格依照体育课本,凸显教学的灵活性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内容的讲授,突出务实,还要注重道德水平的锤炼,兼顾务虚。虚实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学生才能对终身体育有宏观的认知,进而产生践行这一思想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可以依托各个节日开展训练,比如,五一劳动节,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劳动竞赛,让学生两人一组抬跳高垫进行百米跑、绕圈跑。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让参加热身赛的学生施行伴随跑、冬春季节开展越野拉练。让学生意识到通过临时、日常的锻炼,认知到自己的体育素养有待提高。当然,体育教育也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教育,还有内心建设。这又分为两个层面,如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找到自信、自尊,另一方面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酗酒、熬夜,远离涉黄涉暴音视频资源,等等。
(二)基于学生喜好,调动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导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知道学生喜好什么远比教授内容更为重要,正所谓,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某种意义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了解恰恰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个人思想,让教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转换为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一般来说,当某部武侠类型电视剧在学生中热传时,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欲望就更加强烈。此时教师可以就武术中的简单招式进行分解教学,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延展,如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比如,当前网上对曳步舞非常推崇,教师可以先自行探索,随后通过不同的音乐曲风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自己总结编排出更多的动作。当然,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幽默风趣、铿锵有力、节奏明确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所乐、有所得、有所获,对一学期为数不多的体育课充满期待,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进行。当然,教学方法不唯一。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突发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某位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与邻近同学说话或者打闹,教师可以采取连坐机制,与其有纷争的同学需要和他本人一起被周围同学拽着四肢三百米。让学生感受到欢乐同时也让涉事学生受到一定惩罚。
(三)丰富评价体系,科学给予指导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既是对学生负责,又是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负责。在教学中,教师不免会接到由学校转发的来自上级的相关文件,如对校内的全年级学生体育素质进行测评。虽然此项记录只做记录、反馈,但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敏感的教育直觉,对学生的体质有着深刻的认知。加之以往的体育评价环节相对滞后,更突出从结果上溯源分析,具有局限性和被动性。因此,教师要建立起系统的动态评价机制。比如,班级的学生整体下肢运动素质较差,让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着力实施以优带劣,合作共赢的成长机制。当个别学生有着较高的体育素养时,教师对其可以采取差异化训练方式,以体现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而一些身体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其特殊性,暂缓其剧烈运动项目训练,避免意外状况发生。当然,体育运动的丰富性要把学生的体育基础通过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不要仅仅停留在跑步这一项目上,还可以进行篮球、羽毛球、排球、毽球、俯卧撑、仰卧起坐、跳远、单双杠等多个内容的考核。以考核来完善训练机制,建立考学一体的学习体系。
(四)重视生活锻炼,习惯陪伴成长
近年来,阳光体育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本质讲,这与终身体育有着殊途同归的效果。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快乐一辈子,这一口号的成功实践,不仅要依托学校的健身器材,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以寒暑假作业来看,大多数作业都集中在英语、语文、数学这三座大山上,不仅量多,而且基本占用了大多时间。体育老师可以和其他教师密切沟通,布置符合学生假期生活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郊游、远足,一方面让学生拓展了基本的体育素养,另一方面也为英语和语文的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类似这样的活动教师还可以主动进行,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运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增强其勇气与信心。利用学校举办的红色出游活动,让学生通过徒步形式重温革命先烈涉足过的地方。教师是一面旗帜,所有的号召不及教师个人的带头,以体育教师为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运动热情,在学校中营造生活即运动,运动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二、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全面发展需求人格、体格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的道路并不一定一帆风顺,但前景值得关注。随着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和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关注,进行终身锻炼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所认可。
参考文献:
[1]黄洁芬.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6):143-144.
[2]刘运强.谈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J].魅力中国,2019,(28):162-163.
[3]张志军.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J].山西青年,2016,(9):191.
[4]曾毅.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理念[J].魅力中国,2019,(5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