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入,解锁音乐密码;文化融合,拓宽鉴赏视野
熊瑛
义乌市新丝路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音乐教学,探讨故事引入与文化融合对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在激发学习兴趣、深化音乐理解等方面的价值,提出故事化教学设计、多元文化情境创设等实践策略,并阐述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学生拓宽音乐鉴赏视野,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故事引入;文化融合;音乐鉴赏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提升审美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音乐教学往往侧重于乐理知识传授与歌曲演唱技巧训练,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浮于表面。故事作为一种生动的叙事形式,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象化;文化融合则有助于学生从多元视角感受音乐的魅力。将故事引入与文化融合有机结合,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音乐理解,拓宽鉴赏视野,为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故事与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对故事非常好奇。把音乐背后的故事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例如,教授《二泉映月》时,教师讲述阿炳平生,学生更能体会音乐的情感,主动投入音乐欣赏,活跃课堂氛围。
(二)深化音乐理解,提升鉴赏层次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故事与文化可以提供解读线索。了解《春节序曲》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理解欢快节奏、喜庆旋律表达的情感。介绍蒙古族长调民歌与游牧生活的联系,才能感受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提升音乐鉴赏层次。
(三)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自信
小学音乐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同音乐作品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学习《茉莉花》可以结合江南文化背景,介绍茉莉花的象征意义及民歌传播历程,增强文化自豪感。引入世界音乐文化,如非洲鼓乐、维也纳圆舞曲,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多元文化包容意识。
二、故事引入解锁音乐密码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故事素材,贴合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音乐教材内容,精心挑选与之相关的故事素材。这些故事可以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也可以是与音乐主题相关的传说、童话等。在教学《天鹅湖》时,讲述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爱情故事,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脑海中能够浮现出故事画面,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故事的难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简洁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创新呈现方式,增强学习体验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故事,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除了教师生动讲述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播放动画短片、音频故事等。在学习《三只小猪》的音乐时,播放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观看精彩画面的同时,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如何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融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三)引导互动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在故事引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听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并欣赏音乐后,教师提问:“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龟的沉稳和兔子的骄傲的?”让学生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尝试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文化融合拓宽鉴赏视野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多元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广泛收集不同地域、民族以及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教授民族音乐时,除了让学生欣赏歌曲、乐曲外,还可以介绍该民族的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如学习藏族音乐时,展示藏族的唐卡、哈达,介绍藏族的节日庆典,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藏族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同时,引入世界经典音乐作品,如莫扎特的歌剧、贝多芬的交响曲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魅力。
(二)创设文化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通过创设文化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教室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元素,如学习新疆音乐时,悬挂新疆特色的挂毯、乐器冬不拉,播放新疆的自然风光视频,营造浓郁的新疆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动作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江南春夜的美景,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象画面,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深化文化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是深化学生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文化节,设置民族音乐表演、世界音乐鉴赏等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音乐魅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组建音乐社团,如民族乐器社团、合唱社团等,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提升其专业素养对确保教学策略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教学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涵盖音乐理论、文化、教学法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提升教学和文化素养。组织教师实地考察学习,拓宽文化视野。
(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应增加音乐教学资源投入,购置优质教材、音像资料、乐器等。利用网络资源,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音乐文化素材、课件、视频等,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开发校本音乐课程资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三)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评价内容应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水平、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过程表现。评价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作品展示、测试等。例如,通过音乐鉴赏报告、小组文化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五、结论
故事引入与文化融合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有效方法。通过引入故事,能够解锁音乐背后的密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音乐理解;通过文化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鉴赏视野,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故事与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实践路径,结合有效的保障措施,将故事引入与文化融合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持续探索故事与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玲.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故事的音乐”教学策略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4,(06):31-35.
[2]赵敏.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4):160-162.
[3]郑金贞.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考试周刊,2022,(47):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