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五老”助力大学生劳动实践的研究
陈林屾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
一、劳动实践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之举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个体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发挥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实践是指通过亲身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使个体能够切身体验和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并通过实践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劳动实践强调的是亲身动手和亲自体验,它是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实践发表多次重要论述,强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应把劳动实践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多维培养放在关键位置。
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和必备的劳动技能,不仅会影响其个人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为人民服务、发挥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力度。因此,新时代必须持续推进劳动实践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持续推进高校劳动实践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工作困境
(一)大学生对劳动认知存在偏差
在当代高等教育中,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忽视了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于实际劳动经验的匮乏和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劳动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劳动实践对大学生来说“无所谓”或“没必要”,“是一种额外负担,能免就免”。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往往更倾向于推动子女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从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高考制度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选拔机制,过度强调学科成绩和升学率,往往导致学校在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方面的不足。这种制度对劳动实践的相对轻视,不仅削弱了学校在该领域的教学资源和时间投入,也影响了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及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价值认同。
(二)开展劳动实践形式单一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积极的劳动观念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尚显不足。进一步访谈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潜在原因,许多高校在开展劳动实践时,往往采用单一且缺乏创新性的形式。鉴于学生群体在兴趣、技能和职业志向上的多样性,其对劳动实践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若劳动实践存在内容趋同化和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将忽略对学生多元技能和兴趣的培养,甚至可能激发其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劳动实践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
(三)劳动实践缺乏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
劳动实践与理想信念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价值观。但是,劳动实践在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割裂出来,作为独立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有机融合。这一现象导致大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往往仅仅是机械性地完成既定任务,缺失对于理想信念的深层思考与内化。理想信念教育往往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缺乏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劳动实践中的机会。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将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付诸于实践中,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生活的全面转化,以此深刻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
(四)五老资源配置分散
研究发现“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资源在当前的整合与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短板,尤其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需求匹配的不充分以及代际互动的不足等多个维度。“五老”资源的分散配置导致了其独有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有效对接劳动实践的具体需求,进而造成其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五老”参与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的优势分析(一)“五老”同志是老一辈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荣政治品格的传承者
“五老”同志在物资短缺、资源匮乏的年代下坚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畏艰苦,动手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宝贵的财富,积累了大量的劳动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导致当代大学生欠缺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亲身劳动的经历以及凭借自身劳动收获成果的成就感。因此,“五老”同志的政治优势与经验优势将极大助力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开展。“五老”同志凭借自身经验优势,为大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指导,促进大学生掌握坚实可靠的劳动技能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劳动获得感和自豪感,发扬爱劳动、爱社会、爱国家的新风尚。
(二)“五老”同志是能够统筹多方资源,推动劳动实践的支持者
大学生作为社会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在遇到升学、求职等人生重大问题时,往往因对未知人群、未知岗位和未知环境不甚了解而心生疑惑或恐惧,导致错过个人发展的机会。“五老”同志作为关工委的主体力量,可发挥其整合资源的优势,统筹多方资源,为劳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建立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网络,形成合力,助推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发展,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五老”资源优势,助力劳动实践合作平台搭建,提升劳动实践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劳动实践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三)“五老”同志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陪伴者
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常常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五老”同志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成功典范,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又是时刻陪伴的长辈。老同志们德高望重,资历深厚,说服力强,富有爱心和亲和力,善于倾听和陪伴,依托情感优势容易和学生以心交心、用心对话,取得青年学生的信任与信赖,是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帮助大学生找寻兴趣、确定理想、实现价值的最佳人选。
四、总结与展望
本课题以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实践所面临的工作困境,结合关工委在助力大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天然优势进行讨论。
高校是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将“五老”资源优势发挥运用到学生实践中,充分挖掘关工委“五老”资源,发挥关工委“五老”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群体作用,探索“五老”教育走进学生劳动实践的长效机制,不断激励年轻一代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五老”同志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见效、走深走实,谱写新时代工作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雪.发挥“五老”优势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3(06):44-47.
[2]王琛.高校关工委发挥“五老”育人作用的实践路径——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2(06):68-69.
[3]刘姝.关工委“五老”优势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32):22-24.2021.11.007.
[4]刘云龙,沈强,钱伟,罗雯.“五老”群体融入高校德育工作菜单式服务模式探析[J].中医教育,2021,40(0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