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讨
王婷
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旨在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系统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更注重其潜能的开发与积极品质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有助于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理成长的有机统一。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学习倦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 融合的必要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既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数学课堂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抗压抗挫能力,提升合作意识与自信心,这种融合教学方式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格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以“圆的周长”为例的融合路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意志
在教授“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小兔子赛跑”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形跑道的长度,自然地引出圆的周长概念,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设置,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学生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这样的教学方法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情境,比如引入其他动物角色或者不同的赛道形状,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合作学习,培养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其比值,以此来发现圆周率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有效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更重要的是集体活动,学生能在互动中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教师应当适时引导学生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探究学习,培养坚韧品质与抗挫能力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尤其是“圆的周长”这类概念性强的内容中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方式自主探索圆周长与直径间的关系,进而发现圆周率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挑战和难题,但正是这些困难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新方法,锻炼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克服挫折的能力,当面对失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错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终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阶段性目标,让学生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探究学习,学生们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能养成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四)积极评价,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动力
在“圆的周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无论是提出合理猜想还是得出准确结论,都值得被认可和表扬;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问题,寻找解决之道,积极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口头表扬、书面评语或展示优秀作业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肯定,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重视,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犯错,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和个人综合素质。
结论
本文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积极评价等策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抗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教学策略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研究,一方面可以探索更多融合教学策略,如利用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融合教学水平,确保融合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融合教学方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滨生 .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分析 [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 2020, 000(009):P.86-86.
[2] 林秀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10(6):2.DOI:CNKI:SUN:DYXT.0.2013-06-192.
[3] 孟会敏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5(9):3.DOI:10.3969/j.issn.1009-010X.2015.2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