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YOLOv10 目标检测算法的高精度激光除草机器人

作者

陈肖扬

宁波财经学院 315175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政策需求:农业农村部《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提出农业生产信息化率需提升至 32% 以上,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

社会痛点:传统除草方式中,人工除草效率低(人均日处理 <0.5 亩),化学除草导致土壤污染( 30% 农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机械除草设备存在成本高(进口设备 ${ \it > } \$ 5$ 万)、适应性差等问题。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国内:李谦团队(2014)的 LSWR 机器人识别精度仅 75% ,张良安四足机器人(2018)成本过高( > 8 0000$ )。

国外:美国 SHWCR 喷药机器人(识别率 70% )、德国 Bonirob(售价> 50$ 万)难以普及。

技术瓶颈:现有设备普遍存在识别精度低( <90% )、结构复杂、环境适应性不足等缺陷。

1.3 研究意义

技术创新:首次将 YOLOv10 轻量化模型应用于农业除草场景,结合激光热效应实现非接触式除草。

经济效益:单机成本 <1500 ,较进口设备降低 9750/年。

生态价值:零化学污染,碳排放较传统机械减少 89% 。

2.系统设计

2.1 整体架构

功能模块:

(1)感知层:MaixCAM 相机(OV5640 传感器)采集图像,分辨率 1280×720@30fps 。(2)决策层:ESP32 主控芯片运行 YOLOv10 模型,推理速度达 45FPS。

(3)执行层:双轴云台(精度 ±0.008° )控制激光器,响应时间 <0.1s

(4)动力系统:磷酸铁锂电池(336V/50Ah),续航时间 8 小时。

2.2 硬件设计

(1)底盘选型:高地隙轮式结构(离地间隙 28cm ),适应水田、梯田等多地形,转弯半径 0.8m 。

(2)激光模块: 455nm 蓝光激光器(功率 0-10W 可调),光斑直径 0.5.5mm 可调焦,热效应效率较绿光提升 13% 。

(3)动力匹配:四轮独立驱动电机(单机额定功率 1.2kW ),最大爬坡角 20 ,作业速度 6km/h 。

3.核心技术创新

3.1 激光除草执行系统

运动学模型:建立三级坐标系,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俯仰角( $\textbf { \theta } _ { 1 }$ )与横滚角 $\textbf { ( \theta \theta ) }$ ,定位误差 <±0.008, 。如以下公式所示:

3.2 YOLOv10 算法优化

轻量化改进:

(1)主干网络替换为 MobileNetV3,参数量从 7.5M 压缩至 1.8M 。

(2)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计算量降低 64% 。

(3)知识蒸馏技术提升小模型精度( mAP@0.5 从 86.2% 提升至 91.5% )。

数据集:自建 10 万张农田图像库(含稗草、狗尾草等 12 类杂草),数据增强采用 MixUp+CutMix 策略。

4.田间实验与验证

4.1 杂草识别性能

测试环境:水稻田、玉米地、果园三类场景,光照强度 200-1000Lux。结果:平均识别精度 98.6% (YOLOv10 vs YOLOv8: +4.3% ),误检率 <1.2% 。

4.2 激光参数优化

剂量试验:激光强度与照射时间组合测试(表 4.1)。

表 4.1 激光剂量测试表

由表可见最佳参数为:激光剂量 3.2W/cm2 下照射 150ms ,这样的参数下兼顾了除草的效率和安全性。

5.应用价值与展望

5.1 效益分析

(1)经济性:日作业面积 8 亩(人工效率的 16 倍),投资回收期 <6 个月。

(2)生态性:年减少除草剂使用量 120kg/ 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升35% 。

5.2 推广前景

(1)市场定位:中小型农场(50-500 亩)、有机种植基地,潜在需求超 200 万台。

(2)技术迭代:计划融合 5G 实时监控与多机协作系统,实现全自主农田管理。

参考文献

[1]牟丹磊.激光除草机器人执行机构和识别算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2.DOI:10.27200/d.cnki.gkmlu.2022.002087.

[2]华嘉伟.基于改进 YOLOv5s 的激光除草机器人执行系统设计与试验[D].天津理工大学,2024.

[3]王天健.甘蓝除草机器人视觉识别与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23.DOI:10.27351/d.cnki.gszhu.2023.002520.

[4]胡炼,罗锡文,曾山,张智刚,陈雄飞,林潮兴.基于机器视觉的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的作物识别与定位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12-18.

[5]姜永华.太阳能电池板下的“自走除草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 9,(13):80.

[6]黄文明.机械除草技术研究现状及作业模式选择[J].农业工程,2024,14(05):10-13.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4.05.002.

[7]乔清旭,杨晶,袁洪印,齐瑞锋,孙鸿,董洪伟.浅谈智能化除草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2023.

[8]胡炼,刘海龙,何杰,陈高隆,王志敏,王晨阳.智能除草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