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及干预策略

作者

张聪捷

浙江工业大学 310032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学业压力,这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应对人际关系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巧。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竞争、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及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成为人际关系困扰的源头。这些困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引发孤独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因此,深入探讨高中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小组活动提升社交技能、加强辅导教师培训等,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未来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系统讲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是核心内容。教师可以从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讲起,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如通过讲解心理健康包含的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知准确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同时,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状、成因和治疗方法,消除他们对心理疾病的恐惧和误解。除了基础知识,分析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也是课程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误解、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等,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讲解在人际关系中遭受排斥或欺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从而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举办小组活动,提供社交技能的练习

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可通过举办小组活动,提供给学生社交技能的练习,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拓宽其社交圈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为提供社交技能的练习,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等,即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交场景,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在公共场合的自我介绍等。并让学生围绕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如在模拟自尊心问题的场景中,一名学生扮演因自己的成绩不好而常常感到自卑和焦虑的一方,另一名学生扮演在面对挑战时,不退缩和放弃的一方。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信心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在面对挑战和挫折的时候,要肯定自己能力,鼓起勇气直面困难。通过交流,学会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信心,克服应自己的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引起的自卑。同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如积极倾听、清晰表达、恰当反馈等。如当扮演倾听者时,要学会用眼神交流、点头示意等方式给予对方关注,用恰当的语言回应对方的观点。在情绪管理方面,教导学生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合理表达和控制情绪。如当感到愤怒时,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再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有效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的准确性和心理支持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构建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辅导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效果。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辅导教师需要系统学习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方法。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等,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发展规律。培训中,应详细讲解这些问题的特征,如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跳加速等;抑郁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辅导教师深入了解不同问题的具体表现,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辅导教师还需掌握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的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能够帮助辅导教师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困扰,如沟通不畅、社交孤立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主要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小组活动、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等策略,形成多方面的协同支持,才能为高中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人生阶段,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汪雪莲,许能锋,张艺玲.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09-2811

[2]王婵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40-141

[3]郁东飞,符小斌.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心理困扰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2020(4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