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重构视域下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乔紫琛 李心如 韩成莹 张阔 于庆毅 安冉 唐若桐 付哲豪 赵松源 刘持昭
山东交通学院航运学院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引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但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统文化传播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契机。视觉重构开启黄河文化传播新途径。在信息爆炸时代下,传统传播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通过视觉重构可以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来表现黄河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数字化技术为这种文化重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从而让黄河文化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1. 视觉重构视域下黄河文化的必要性
1.1 适应时代传播需求
在数字化与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日常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而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由于其形式简单,互动性不强,已经很难引起公众关注。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黄河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亦面临相同困境。在视觉重构视域中进行数字化传播可以突破传统传播方式限制。通过对黄河文化各要素的符号化和图形化,以及运用数字技术的融合和展现,使其在短视频,互动游戏和虚拟现实体验等创新表现形式上更加契合当代人快节奏和碎片化获取信息的习惯[1]。比如通过创作精美数字动画把黄河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年轻一代注意。数字化传播不仅具有即时性,还具有全球范围的特性,这使得黄河文化能够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化传播的新需求。
1.2 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厚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但随着时代进步,黄河文化中的某些传统元素渐渐被淡忘了。视觉重构视域中数字化传播为黄河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新机遇。一方面通过数字化采集与储存黄河文化的像,文,声等要素,可以有效保护好这些宝贵文化遗产,避免其随着时间推移而荡然无存。另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将这些要素重新整合与创造,可以使黄河文化获得新生。比如通过数字化重构黄河流域传统建筑和民间艺术等要素来设计现代感强的文创产品或者数字化艺术作品,在保留黄河文化内涵的同时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这种继承和创新的结合可以使新时期黄河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并吸引更多人加入黄河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行列。
1.3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负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与价值观念。全球化语境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视觉重构视域中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可以使人们更直观的感受黄河文化魅力,进而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数字化平台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黄河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丰富的内涵,一起领略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比如通过组织线上黄河文化展览,进行数字文化活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展览中来,交流自己对于黄河文化的认识与感受[2]。这一文化共鸣与互动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与交融,提升民族凝聚力,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巨大精神动力。
2. 视觉重构视域下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策略
2.1 视觉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黄河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采的视觉元素,比如黄河壮美的风光,古老的建筑遗迹和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为了数字化传播黄河文化,必须先系统地抽取和甄别这些视觉元素。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文化有代表性与独特性的因素进行了深度发掘。如黄河沿岸窑洞建筑,皮影戏道具,剪纸艺术等等,这些视觉元素很有特点。以提取要素为基础,利用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进行重建。结合传统元素及现代设计理念,以变形,夸张,抽象的方式赋予了元素全新的造型及含义。与此同时,运用数字绘画,三维建模,把平面上的要素变成立体,动态视觉图像,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与吸引力。比如把黄河波浪形态抽象化,设计出现代感很强的动态图案并运用到数字媒体及文创产品上。对视觉元素进行提取和重构可以创造出独具魅力的黄河文化视觉图像,从而为数字化传播打下基础。
2.2 数字技术在视觉重构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为黄河文化的视觉重构与数字化传播提供了关键性支持。许多数字技术都能在视觉重构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说,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吸引力。通过建立黄河虚拟场景,使用者可对黄河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进行免费探索。三维建模技术能够高精度数字化还原黄河文化建筑,遗迹等,给使用者带来更逼真的视觉感受。利用动画的制作方法,黄河文化的故事可以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另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对用户需求与行为进行分析,支持个性化发布。依据用户兴趣与喜好推送合适黄河文化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与精准度。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把黄河文化更丰富,更鲜活,更个性化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增强传播影响力。
2.3 跨媒体融合传播策略
数字化时代单一媒体传播作用受限,跨媒体融合传播是必然趋势。要想使黄河文化得到广泛地传播,就必须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并建立跨媒体传播矩阵。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拥有权威性强,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可通过打造专题节目,刊发深度报道来深度解读与传播黄河文化。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以其快速传播和互动性,能够借助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媒体话题来吸引年轻受众眼球。同时也可联合电商平台共同研发涉及黄河文化的文创产品将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融合。比如通过电商平台开展黄河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宣传黄河文化的同时宣传相关文创产品另外,也可借助户外媒体和移动媒体来推广,以增加传播覆盖面。通过跨媒体融合传播可以使黄河文化充分地展现于不同媒体平台中,以适应不同受众需要,增强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2.4 受众参与和互动机制的构建
受众参与与互动,对黄河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建构观众参与互动机制可以提升观众对黄河文化认同与归属,调动其积极宣传黄河文化的热情。可通过组织黄河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数字绘画比赛,文化知识竞赛等线上互动活动来吸引观众参与黄河文化创作与传播。活动现场鼓励观众交流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与感受、展示作品与想法。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与数字化社区搭建观众沟通互动平台。观众可通过平台共享自身经历与情感,沟通黄河文化观感,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另外,可依据受众反馈意见与建议对黄河文化传播内容与途径进行持续优化,以提升传播质量与成效。通过受众参与互动机制的建构,可以使受众在黄河文化传播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文化传播良性循环[3]。
结束语
促进视觉重构视域中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项目。要不断探究并优化有关策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黄河文化视觉元素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在数字化大潮中茁壮成长。通过跨媒体融合、受众互动等方式,更多的人加入黄河文化传承传播的行列,使得这种古老又伟大的文化不断在现代社会焕发出迷人光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同时给世界文化多样性添上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周蕾.视觉重构视域下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价值与路径[J].记者摇篮,2024,(03):33-35.
[2]喻丽果,赵平.视觉重构视域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5):10-16.
[3]王静.视觉重构视域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机遇、挑战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3,(05):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