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智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付会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000

关键字:数智化 课程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

引言

现阶段,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深度融合应用,使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模式、教育的形态等不断创新,教育发展已然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同年,习近平主席在给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2019 年 2 月 27 日,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推进‘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2]。教育部从 2022 年开始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为工作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聚合共享, 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现代化[3]。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走向数智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为站台门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站台门系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重要,它保证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4]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已无法满足当前及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研究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数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

1.适应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满足人才需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智化进程加快,站台门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课程改革能够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数智化检修技术和方法。通过改革,学生将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2.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课程改革需要引入更多的数智化教学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很有帮助,例如可以利用站台门模拟实训平台、站台门在线课程等。提高就业竞争力,具备数智化检修技能和知识的学生将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拓宽职业发展道路:改革后的课程将使学生具备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如站台门系统研发、智能运维等领域。

3.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智化发展,培养出的具有数智化技能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 CNKI 检索,发现诸多专家学者以“数智化”和课程改革为篇名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其中学术期刊330 篇,通过梳理总结如下表所示:

三、研究相关理论

在数智化时代的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进行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人才的必然选择。这一改革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为课程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中涉及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情境参与。在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中,数智化技术可以创建丰富的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与虚拟的站台门系统互动,学生能够主动构建对检修流程、故障排除等知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这种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数智化手段能够高度还原站台门系统检修的实际工作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体验到真实的任务和问题。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地铁站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站台门故障,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提高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数智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如视频、动画、模拟软件等,能够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对于擅长空间智能的学生,通过 3D 模型展示站台门的结构;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检修数据。这样的课程改革有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理论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数智化技术为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和智能教学工具。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完成课程资料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参与课程内容的在线讨论以及提交每节课程作业;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学工具进行学情分析,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数智化背景下,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可以更精准地对接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利用虚拟实训、智能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直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适应期。

四、研究路径

本研究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为改革对象,旨在数智化背景下系统的展开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数智化技术,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

确定研究问题: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特别是数智化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数智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理论支撑具体分析:分析数智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的需求。其中包括数智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数智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分析。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框架;其中包括课程内容更新: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数智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沙,魏丽华;对外汉语教材数字化研发机遇、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媒体研究》- [J]2020-02-10

[2] 张志华;孙嘉宝;季凯;“变”与“不变”: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的趋向、风险与路径 -《高校教育管理》-[J] 2022-10- 26

作者简介:付会萍(1988—),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安大学,现供职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方面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1.天津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2025 年度课题数智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检修》课程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JTHZW2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