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的现状与防御策略研究

作者

韩子倬 何瑞宏

1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电务段  内蒙古包头市  014040 2呼和浩特铁路局通信段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系统日益依赖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然而,这种高度依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威胁。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与稳定。因此,深入分析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的现状,并研究有效的防御策略,对于保障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现状;防御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系统已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与沟通。然而,这种依赖性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铁路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深入研究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的现状,并探索有效的防御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的现状

1.1计算机病毒威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人为制造的破坏性程序,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制造与更新周期短等特点。铁路计算机网络一旦感染病毒,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当前,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不断演变出新的变种,给铁路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恶意网络攻击

恶意网络攻击包括系统内部攻击和外部黑客攻击两种。内部攻击往往利用系统漏洞或员工权限进行恶意操作,而外部黑客攻击则可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入侵铁路网络,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近年来,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网络面临的攻击威胁日益严重。

1.3突发事件威胁

铁路计算机网络面临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引发的物理设备损毁风险,可能导致关键节点瘫痪。设备老化或硬件故障易造成数据链路中断,影响实时调度指令传输。突发性电源故障会触发系统非正常关机,存在未保存数据丢失及数据库损坏隐患。恶劣天气条件下无线通信信号衰减或中断,进一步加剧网络不稳定性。人为操作失误也可能误删配置或触发系统逻辑错误,扩大故障影响范围。2铁路网络安全威胁的特点

2.1攻击渠道多样化

铁路系统采用多网络融合架构,涵盖办公网、生产网、互联网及物联网终端。攻击者可利用VPN漏洞、Wi-Fi钓鱼、供应链渗透甚至物理接触设备(如信号控制器)发起攻击。例如,通过伪造GSM-R基站信号可劫持列车通信,而维护人员违规外联可能引入勒索软件。

2.2威胁智能化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组织常针对铁路系统定制化攻击,如利用零日漏洞的恶意代码可绕过传统防火墙。攻击者通过AI技术动态调整攻击路径,或伪装成合法流量(如伪装成CTC系统指令),使基于规则库的检测手段失效。

2.3破坏范围广泛化

铁路系统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架构,例如攻击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可能导致全线列车调度瘫痪。2016年德国DB车站网络攻击事件显示,恶意软件通过票务系统蔓延至列车控制系统,造成数百班次延误,凸显跨系统连锁反应风险。

3铁路网络安全防御策略

3.1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

铁路网络的多层次防御体系需覆盖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及数据层,形成立体化防护。在物理层面,关键基础设施部署电磁屏蔽和生物识别门禁,防范物理入侵。网络层实施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动态调整安全策略以应对突发威胁。应用层部署WAF(Web应用防火墙)和API网关,防护针对售票、调度等核心系统的SQL注入和DDoS攻击。数据层采用同态加密技术,确保敏感数据在计算过程中不被泄露。为提升威胁响应能力,需建立自适应安全架构(ASA),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网络行为基线,自动识别偏离正常模式的异常流量。部署欺骗防御(DeceptionTechnology)技术,在关键节点设置诱饵系统,诱捕攻击者并收集攻击特征。同时,引入ATT&CK框架进行攻防对抗演练,持续优化防御策略。通过XDR(扩展检测与响应)平台实现跨终端、网络和云环境的威胁狩猎,打破安全孤岛。定期开展渗透测试和风险评估,确保防御体系与新型攻击手段同步演进。

3.2加强安全预警与监测

铁路网络安全需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威胁狩猎(ThreatHunting)机制,结合SIEM(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进行日志关联分析,识别高级威胁。部署网络行为分析(NBA)工具,检测异常访问模式,如横向移动或数据外泄。定期进行红蓝对抗演练,模拟APT攻击检验防御体系有效性。漏洞管理平台持续扫描系统弱点,结合补丁自动化分发机制,缩短漏洞修复周期。威胁情报共享机制可联动行业CERT(计算机应急响应组),提前预警新型攻击手法。

3.3实施安全访问控制

采用零信任(ZeroTrust)架构,对所有用户和设备进行持续身份验证(MFA多因素认证)。基于最小权限原则(PoLP)实施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限制运维人员操作范围。关键系统部署特权访问管理(PAM),记录并审计高权限账户操作。网络准入控制(NAC)确保只有合规终端接入内网,防止未授权设备接入。结合UEBA(用户实体行为分析)技术,检测账号异常登录行为,如暴力破解或撞库攻击。审计日志集中存储并加密,满足等保2.0合规要求。

3.5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采用3-2-1备份策略,即3份数据副本、2种存储介质(如磁盘+磁带)、1份异地备份,防范勒索软件加密攻击。关键数据库实施实时增量备份,结合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确保数据可回滚至任意时间点。备份数据采用AES-256加密存储,防止泄露。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验证备份可用性。云灾备方案可提供弹性扩展能力,在本地系统瘫痪时快速切换至云端环境。备份系统与生产网络物理隔离,避免攻击者横向破坏备份数据。

3.6采用新兴技术加强防御

区块链可用于列车调度日志存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便于事故溯源。AI驱动的SOAR(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系统可自动分析海量告警,提升威胁响应速度。联邦学习技术能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联合多个铁路局训练恶意流量检测模型。量子加密技术可提升信号系统抗破解能力,防范未来量子计算攻击。数字孪生技术可模拟网络攻击对物理设备的影响,优化防御策略。5G+边缘计算实现轨旁设备实时安全监测,降低网络延迟带来的风险。

结束语

铁路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给铁路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保障铁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策略。通过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加强安全预警与监测、实施安全访问控制、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以及采用新兴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铁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郭梓萌.高级持续性威胁背景下铁路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

[2]BurroughsD,万芳.铁路行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J].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2022,(05):18-21.

[3]周进,朱克非,李博.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网络化分析方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2203.130.

[4]朱广劼.面向安全威胁的铁路网络防御策略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20,29(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