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实践探索

作者

索丹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010010

引言:自国家将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关于媒体融合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明确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多方面的深度融合。然而,聚焦于当下二者融合现状来看,无论是新媒体,亦或是传统媒体,相关融合渠道较窄,普遍固守单一传播渠道和运用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探索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融合创新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然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

(一)自建平台式模式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进程之中,自建平台模式是传统媒体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的积极尝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指,传统媒体凭借自身积累的资源与专业优势,自主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比如央视打造的“央视频”APP,以“年轻态、时尚化”为定位,整合了央视丰富的节目资源,同时引入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打破传统电视节目的线性播出限制,实现内容的多终端分发与实时互动,便是鲜明个例。在这一平台之中,不仅能够随时点播央视经典节目,同时也能够城南遇到主播互动之中,深度贴合用户需求。

(二)全媒体布局模式

相对于自建平台式模式来说,全媒体布局模式则是一种更为系统、全面的融合创新方式,强调传统媒体在多个传播渠道和平台上进行全方位布局。在这一模式下,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形态,而是同时结合多种渠道,并依托平台特性进行差异化加工和针对性传播。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对于这一模式而言,《人民日报》便是鲜明个体,除了纸质报纸以外,还构建了《人民日报》的客户端、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矩阵,并依据不同平台特点进行不同形式呈现,大大提高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

(一)内容融合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进程中,内容融合是根基与核心,是二者融合的关键所在,必须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生产的界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内容从生产到传播的全方位革新。具体来说,一方面,聚焦于内容生产环节,传统媒体专业采编团队应积极采纳新媒体的灵活创作机制,比如传统媒体可吸纳新媒体领域的“网红记者”“KOL 创作者”,将新媒体独有的“网感”与传统媒体专业深度结合,以打造兼具权威性与趣味性内容。另一方面,在内容呈现形式上,也需突破传统媒体单一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实现多元化表达,比如先运用直播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击,再以短视频形式对直播精华进行二次剪辑传播,造就“直播造热点、短视频扩传播”的内容生态。

(二)技术融合

从技术融合层面来说,一是可深度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其深入渗透至媒体内容生产全流程,比如在内容创作阶段,借助 AI 写作机器人可快速生成机构化新闻,提升生产效率。内容审核层面,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以及语义分析也可自动筛查违规信息,保障内容安全,既能够满足新媒体平台对内容快速生产的需求,也可解决传统媒体编辑效率低下问题。而是可利用 5G 技术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提高媒体传播效能,比如利用这一技术,打造超高清视频、VR 直播。以央视为例,其便利用这一技术,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结合 5G+VR 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一般感受比赛现场,大幅度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同时也拓展了传播渠道与用户体验,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技术赋能下实现协同发展与创新突破。

(三)渠道融合

渠道作为连接内容与受众的桥梁,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实践中,也需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其多维度的传播矩阵。比如,传统渠道像报纸、电视和广播具有权威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而新媒体渠道则如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以即时性和互动性见长,便可基于二者二字优势深度融合。比如传统报纸可开通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将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改编后二次传播,借助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特性扩大内容影响力。电视媒体则可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将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形式,并结合算法触达不同受众,引导受众回流至电视端观看完整节目,便可相得益彰,打造全新的渠道体系,最终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既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真正满足受众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关键举措,二者合理,也从根本上构建了一个更丰富、多样的媒体生态。因此,应充分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不断探索新模式,加强实践,在坚守内容品质与价值导向的同时,积极开拓传播新场景、新形态,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生共赢,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舆论支持与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 任成友. 新媒体时代地方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5,46(2):177-180.

[2] 韩亚超. "互联网 + "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 记者 摇篮,2025(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