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

作者

颜小欢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 524300

近些年来,教育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中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涵盖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更新观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传统德育活动存在形式单调、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价值观难以得到内化等诸多问题,很难有效地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对话性德育主题活动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思索并表达,使德育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化。

一、对话性德育主题活动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对话性德育主题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德育情境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与社会互动,积累经验 [1]。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价值观。强调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协作的过程。德育情境教育理论认为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离不开真实、具体的道德情境的体验与反思,在道德情境的激励下,学生的道德判断力、社会责任感、合作、创新等方面会有所体现。因此,对话性应成为贯穿教学实践始终的教学原则和理念,具备自由力、生态力、创新力和引领力

二、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育人目标

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要先确立育人目标,活动设计须紧密联系核心素养的达成,活动目标应涵盖道德认识、价值评判、社会责任及自我控制等方面,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能学到基础的德育知识,又能提高综合素质。在目标明确之后,教师就可以科学规划活动内容与过程,妥善安排活动中的讨论、互动和回顾,确保每一步都能围绕育人目标展开,而且清楚了目标之后,就可以搭建起评价体系。使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都有依据,从而让德育活动取得的效果能够被衡量并持续改进,实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核心素养共同提升。

例如,在高中德育主题活动“诚信与责任”中,教师先确定育人目标:培养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将目标细化为学习成果,如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等。学生们在整个活动中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自我的探究和小组间的交流。教师通过引导性提问以及阶段性的反馈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核心价值,确保每一个部分都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核心素养。

(二)设计真实情境

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要重视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可感知的环境中感受价值评判和道德选择。真实情境可以把抽象的德育观念转化为可实施的行为,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观察、剖析、思索问题,进而增强道德认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情境设计,学生既从理论上理解德育内容,又在实践中体会情感、形成观念,提升核心素养。而且真实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为后续的交流、思索、评价提供充足的依据,确保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例如,在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中,教师设置了关于社区环保议题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社区居民和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去讨论。通过情境设置,学生要分析社区如何处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环保理念具象化,而且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这种环境里,教师会引导大家观察、思索并谈论,让同学在真实的问题中作出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核心素养,完成德育目标。

(三)强化师生互动

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要重视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在此期间积极投身德育实践。教师在活动中不只是指导者和引领者,还要通过提问、反馈、引导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营造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2]。通过持续互动,学生就能从多种视角剖析问题,比较价值观念,改善自身道德评判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互动过程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及其思想状况,从而为活动调整和评价提供依据,确保德育目标达成并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网络文明与诚信建设”中,教师设置线上论坛讨论和课堂辩论环节,加强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讨论方向的问题:“在网络交流中我们该如何体现诚信与责任?”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在课堂中展示观点,教师随时点评并抛出反思问题,激发学生深度分析和思考。通过互动,学生既理解了德育的理念又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质。教师也通过师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动向,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从而使得德育活动顺利开展,学生的德、智、体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结论: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显示,通过明确育人目标、规划真实情境、加强师生互动等办法,可有效推动学生道德认识、价值评判、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今后要加强对活动形式的研究,探寻信息化手段与多元评价体系相融合的方法,以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并实现可持续性。学校可以建立长期的跟踪机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动态发展情况,促使德育活动从一次性的实践活动向系统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为高中德育革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昊 , 张尚达 .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对话性高中德育主题班会实践探究 [J]. 教育参考 ,2024,(11):53- .

[2] 吴映 . 以阅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题阅读融入品德课堂的实践思考 [J]. 中小学德育 ,2023(12):13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