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王欣茹 赵倩倩 刘晓 刘青原 李妍 刘肖月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1 引言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关乎技术应用,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产业生态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 " 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人才支撑 " 的系统化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2023 年以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仅2024 年上半年就完成销售收入246 亿元,同比增长 10.1% ,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和数字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 " 环境 -主体- 路径- 效果" 的分析框架,系统考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政府文件、企业实践和产业发展数据的系统收集,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全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实践路径和融合效果。数据来源包括市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企业案例及相关研究成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政策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数字建设行动方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指引。该方案明确了数字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提出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两翼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推动下,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1 市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指标

4 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与典型案例
4.1 智慧港口转型:黄骅港的数字化实践
黄骅港作为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2023 年货物吞吐量达 3.55亿吨,跻身全国十大港口之列。黄骅港启动实施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港口项目,吸引了50 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斗行业应用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来沧,为北斗技术在港口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4.2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四星玻璃的数字化转型
四星光热玻璃有限公司是全球第四家、国内首家全部采用自有技术,可量化生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 " 进口依赖 " 到 " 出口 40 国 " 的跨越式发展。其转型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公司引入 MES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车间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生产精度和效率。另外,公司自主研发 " 冷顶式全电熔维洛法生产中性硼硅玻璃管 " 技术,实现单座窑炉产能跃升至年产4000 吨,打破国外垄断。
4.3 中小企业数字化:渐进式转型路径
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阶段特征。部分企业已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然而,仍有不少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仅停留在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简单营销的层面。据统计,约有 60% 的中小企业尚未完善建立完善数字化营销体系,市场拓展受限。
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如对引入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数字化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数字化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
5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市实体经济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门槛高、改造成本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应用深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
另外,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在数字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短缺。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内部员工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
最后,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但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仍然面临数据壁垒和协同难题,数据共享、流通和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6 推进路径与对策建议
6.1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双轮驱动
针对技术瓶颈与应用障碍,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一方面,持续跟踪国家和省人工智能最新政策动态,结合产业发展新需求,细化政策实施细则,提高政策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进一步聚焦产业痛点和发展需求,打造更多典型应用场景。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2 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针对数字人才短缺问题,应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学校加快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校企互建,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开展大规模数字技能培训,培训可以扩大到企业从业人员。三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数字人才来创新创业,打造数字人才高地。
7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典型案例与发展挑战。在政策引导方面,出台的《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数字建设行动方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在技术赋能方面,与华为等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了云计算基地、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在产业升级方面,黄骅港、四星玻璃等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在人才支撑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了大批数字人才。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充分利用京津的科技、人才和资本优势,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同时更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 经验"。
参考文献
[1] 孙久文 , 张翱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动机制与政 策 优 化 [J].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24,39(02):42- 50.DOI:10.16573/j.cnki.1672- 934x.2024.02.006.
[2] 工信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18):1.
[3] 任保平 , 李培伟 . 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 业 化 [J].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2023,(06):3- 13.DOI:10.19653/j.cnki.dbcjdxxb.2023.06.001.
[4] 王禹心 . 如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J]. 中国商界 ,2023,(12):116- 117.
[5] 戴绍志 .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N]. 日报 ,2023- 09- 18(007).DOI:10.28326/n.cnki.nhbrb.2023.005246.
[6] 申萍 . 两化融合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增长点 [N]. 日报 ,2023- 06- 28(P02).DOI:10.28160/n.cnki.nczdb.2023.000894.
[7] 李静然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05):31- 33.
[8] 孙久文 , 张翱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联动机制与政 策 优 化 [J].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24,39(02):42- 50.DOI:10.16573/j.cnki.1672- 934x.2024.02.006.
作者简介:
王欣茹(1998 -3),女,汉族,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
课题项目:省市 2024 年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