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下基于《指南》的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练泽勤

广西军区幼儿园 530023

引言

在教育深度推进的今天,人们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认识得越来越全面了。怎样做好幼小阶段有效衔接对接,对儿童的身心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十年,随着《指南》的颁布,我们有了一个理论依据和实施框架来有效应对它。但更多的孩子进入学校后难以适应,行为和生活上发生一系列不适应,从心理上的转变到行为上和学习方式上的改变等等。因此,就《指南》内涵要求开发、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就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1 《指南》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义

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作为官方的学前教育指导意见,指出幼儿的全面发展问题,关注幼儿在园期间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适应状态。《指南》指出,在知识领域、技能方面以及情感领域要平稳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小学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在行为礼仪习惯、学习方法、待人接物交往上要实现一致。其次要实现教学内容从纯粹娱乐性转变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启蒙性教学,但在内容上要把握儿童的单纯好奇天性不破除并让孩子拥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 AI 技术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

如今已是21 世纪,在人工智能(AI) 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AI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效益的一个强大力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识别等技术可以精准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教育计划以及晋级标准,以此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特别是在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教育衔接中,AI 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发现一些特殊儿童的学科学习偏差、心理问题等都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例如,AI 通过学生当下最直接的反应即可判断他在教室中是“乖”的还是“顽皮”的,进而调节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材料,以使得所有孩子都在一种他认为舒适且有感召的氛围中学习。

2、基于《指南》的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开发

2.1 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与框架

2.1.1 教学目标的设定

确定的教育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这决定着整个课程的教育方向和重心。幼小的衔接教育不仅在于给孩子传输知识,还应该注重孩子的情绪化和社交化能力的成长。设置的目标应结合孩子在这一阶段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孩子健康的情感成长、帮助孩子小学前的心理准备。因此教育目标应该是多元化,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2.1.2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学习内容的研发和整合应该遵循螺旋式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幼儿到小学阶段的桥梁构建应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从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综合《指南》的学习要求,在各个方面完成模块化建设,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简单的数理知识、肢体运动能力和文艺素养等,并且在各个模块内容间保持顺畅连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兼顾知识点的应用价值,通过学科知识点的加入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完成学习和在体验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2.2 AI 技术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2.2.1 智能学习系统的建设

AI 教育最本质的形式之一是对学习资源进行创造性使用。通过该AI 教育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程还将通过AI 的机器学习与系统学习,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学生兴趣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推送,同时也会把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真正掌握每一个孩子,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3.1 课程实施中的困难与挑战

幼儿到小学阶段的课后学习过渡适应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便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部分地区的教育学校缺乏充分的设备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更加落后偏远的教育学校中缺乏人工智能的学习平台以及设备,难以达到课程开展的具体要求。其次,之前的落后教学观念也在影响着课程的发展。许多老师习惯性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要求教师不仅改变教学方式,也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设备。这对于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老师们来说难度颇大。

3.2 AI 技术应用中的局限性

虽然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幼小学生过渡期教育上有很好的潜力,但将其用于实际却仍然有诸多局限。其一,现有人工智能对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的理解还不是足够精准和智能化,还远远不如教师。虽然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给予学生反馈,却无法像老师在教室对小孩进行情感陪伴与行为引导那样,完成全面取代老师在课堂上陪伴的功能。其二,AI 技术构建自适应学习路径需要海量的学生数据,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也成为了当务之急。如果数据泄密可能将孩子的家庭隐私和人身安全都置于险地,难以得到学校及家长的认同。

3.3 解决方案与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与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找寻方法与策略。首先是教师的技能培训,学校必须加强对其的培训,不只是对教学方式的指导,也得让其认识并熟悉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使他们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传统教学当中,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逐渐优化自身的硬件设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这不只是对教学教室的升级,同时也需对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加强,为其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再次,我们可以从政府拨款、民间出资来解决缺资源的问题。

结论

本文利用 AI 技术优势,对面向《指南》设计的幼小衔接过渡课程做了开发与应用,实验结果显示 AI 能准确地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同时 AI 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作调整和反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基于《指南》设计的适应性课程不仅增强了儿童的适应能力,也提升了父母、教师的投资量。总的来说,以 AI 技术优化的幼小衔接课程有利于促进儿童多维度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 李玉华; 王志强. 基于《指南》的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J]. 教育学报 , 2023(12): 58-62.

[2] 刘志明; 高文静; 陈泽宇.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研究 [J]. 心理与教育 , 2023(10): 45-50.

[3] 周莉莉 ; 郑秋水 ; 王晓青 . AI 技术赋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创新路径探索 [J]. 信息技术与教育 , 2024(2):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