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常德画墙文化景观的初中地理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刘婕 郭东林 刘哲希 文萱 张亮学海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
一、引言
常德画墙浓缩多元文化精华,是重要文化地标与文化传承载体,蕴含丰富地理和思政教育资源。地理上,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各地地理特征;思政上,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研究其意义重大,能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此的初中地理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挖掘育人价值,探索两学科协同点,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常德画墙文化景观:沿城市特定区域展开,壁画主题丰富,涵盖中华文明史、湘楚文化、常德本土文化等,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象征。
2. 跨学科协同育人:地理学科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思政学科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地理知识为思政教育提供素材,思政教育为地理学习提供价值导向。
3. 初中地理思政学科关联:两学科有诸多知识交叉点,育人目标高度契合,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跨学科协同育人能更好实现目标。
(二)理论支撑体系
1. 课程思政理论:强调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统一,该模式将地理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结合,实现知识与价值双重教育目标。2. 跨学科学习理论:注重知识整合与综合能力培养,常德画墙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平台,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等能力。3.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壁画内容,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常德画墙文化景观的育人价值挖掘
(一)文化内涵与地理属性
常德画墙文化主题多元:中华文明史彰显民族精神智慧,湘楚文化凸显湖湘特色与楚人精神,本土文化聚焦当地风土人情。
从地理景观特征看,其空间分布独特,沿城市特定区域有序排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实现了自然景观与壁画艺术的有机融合。

(二)思政教育元素提取
1. 爱国主义:五四运动壁画再现历史时刻,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其理解责任使命。2. 文化自信:湘楚文化壁画展现湖南文化底蕴,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3.社会责任感:城市发展成就壁画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培养责任感。这些元素与初中生认知水平匹配,壁画直观生动,易于学生接受,能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初中地理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现状与需求
(一)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两学科教学存在学科割裂问题,知识传授孤立,学生知识碎片化;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调查数据显示,仅 20% 的课程偶尔涉及跨学科内容;仅 30% 的学生对两门学科感兴趣;约 80% 的教师需要跨学科教学方法指导。
(二)协同育人需求论证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该模式能满足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学生发展看,能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引导树立正确三观,激发学习兴趣。
五、基于常德画墙的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一)模式目标与内容设计
1. 育人目标
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整合两学科知识,理解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及文化传承中的思政意义。价值引领:以思政元素为载体,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规划
地理知识:包括“区域文化与环境”“地理景观与变迁”“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思政知识:涵盖“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
(二)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以“常德画墙的文化与地理”主题为例,“主题探究”实施流程如下:1. 主题引入:教师展示资料,引发兴趣,介绍概况和背景,提出探究主题。
2. 资料收集:学生分组收集相关地理和文化资料
3. 实地考察:学生观察壁画,记录相关信息,教师引导思考。
4.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发现,分析文化与地理关系,教师指导。
5. 成果展示:小组代表以PPT、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6. 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强调两学科融合重要性。
教学方法多元化,有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实践考察等。
(三)评价机制构建

六、实践案例与成效分析
(一)典型教学案例展示
“常德画墙的文化地理与家国情怀”教学案例分三阶段:1. 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分别收集资料和教学资源。
2. 课堂教学:教师展示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点评。
3. 课后实践:学生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分享体会。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资源整合者角色,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丰富资源。
(二)育人成效量化分析

实践数据显示,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也有效提升。
七、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本研究构建的模式存在局限性:模式对地域文化依赖性强,因含独特地域元素,在其他地区推广受限,难以直接照搬;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受传统教学影响,在挖掘跨学科元素、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困难,制约模式有效实施。
针对相关问题,可从两方面改进:一是开发校本资源,结合当地文化景观与教育资源,打造特色课程,融入本地文化内涵和地理信息,增强模式针对性;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跨学科教学培训,助力教师掌握相关知识与方法。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朝着“常德画墙 + 其他学科”的扩展融合方向发展,如与美术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加深地域文化认知;与历史融合,借历史背景助学生理解文化演变。数字化应用前景广,可开发VR 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指导,推动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发展。此为基于常德画墙的初中地理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的延伸方向。
参考文献
[1] 郭东林. 常德非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J].风采童装 ,2025,(1):0058-0060.
基金资助:2025 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沅畔帧光·鼎城文旅青探团阶段性研究成果;武陵红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