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程伟
泉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 36212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环保意识增强,传统市政工程施工模式已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绿色施工技术通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能源高效利用,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不仅能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升施工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1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措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耗有效降低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综合性施工方法。该技术体系涵盖材料选择、能源管理、废弃物处理、生态保护等多个环节,强调施工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在材料使用上,绿色施工技术提倡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再生建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等低碳建材以降低碳排放。在施工工艺方面,通过装配式施工、模块化建造等现代化手段,减少现场作业产生的噪声、粉尘和废弃物。此外,绿色施工技术还包括水资源循环利用、扬尘智能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专项措施,确保施工活动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绿色施工的核心理念是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市政工程建设向低碳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转型。
2 市政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效益分析
2.1 绿色施工技术经济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长期运营成本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施工周期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直接削减项目施工成本,同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施工方式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并降低人工费用。在设备使用上,高效节能机械的运用减少了燃油和电力支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则优化了施工流程,避免重复作业和无效劳动。此外,绿色施工技术还能提升工程品质和耐久性,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并通过资源回收再利用创造额外收益,例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可转化为新的建筑材料或填充料,进一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长远来看,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通过节能减排获得政策支持和补贴,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效益模式。
2.2 绿色施工技术环境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降低污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通过采用低能耗设备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施工方式,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扬尘控制方面,通过喷淋系统、防尘网覆盖和智能监测技术,大幅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颗粒物扩散,改善周边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上,循环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装置的应用减少了施工用水量,避免对市政供水系统造成过大压力,同时防止污水随意排放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在废弃物处理环节,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了建筑垃圾填埋量,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此外,绿色施工还注重施工区域的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确保生物多样性不受严重影响。
2.3 绿色施工技术社会效益
绿色施工技术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提升城市宜居性、促进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减少施工噪音、粉尘和光污染,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缓解传统施工对社区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还能增强公众对环保工程的认知和支持,通过透明化的环保措施展示,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提升社会认可度。在行业层面,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普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同时,绿色施工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在环保技术研发、资源回收利用和智能监测等领域,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从长远来看,绿色施工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未来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 市政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节水技术在市政施工应用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雨水收集利用是节水的重要举措。如图1 所示,通过雨水总汇管收集路面及周边雨水,经雨水截污挂篮、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过滤器等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和污染物。处理后的雨水进入调蓄池,再经土壤滤池进一步净化后储存于清水池。这些收集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市政道路浇洒,替代清洁水资源,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同时,也可用于绿化灌溉,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可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如节水型水龙头、喷淋装置等,降低施工用水消耗。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定期检查用水设备,避免跑冒滴漏现象,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些节水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市政施工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为绿色市政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图1 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3.2 节能技术在市政施工运用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施工机械、照明系统和临时设施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在施工机械选择上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最新能效标准的设备,如变频技术的挖掘机和起重机可显著减少电力损耗,同时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合理配置机械型号和数量,避免 " 大马拉小车 " 的能源浪费现象。对于大型设备的运行管理建立台账制度,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设备能耗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参数,这些措施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临时设施的节能设计同样不容忽视,活动板房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岩棉夹芯板,窗户设计为双层中空玻璃,有效降低夏季空调和冬季取暖的能源需求,施工现场照明系统全面推广 LED 节能灯具并配置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施工区域和时段需求自动调节亮度和开关时间,避免长明灯现象。此外,在施工现场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输路线优化,减少材料二次搬运距离,通过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优化各工序衔接,缩短工期也间接降低了整体能耗,这种系统化的节能理念贯穿于市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3.3 节材技术在市政项目体现
市政工程项目中的节材技术应用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优化,首先在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执行绿色建材标准,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沥青等,这类材料不仅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其性能也能满足工程要求。施工工艺创新是节材的关键所在,通过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将传统现浇作业转为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大幅减少现场材料浪费和边角料产生,如预制管廊、预制检查井等构件的应用,同时数字化加工技术的引入使材料切割更加精准,最大限度提高材料利用率。现场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实行限额领料和余料回收机制,对钢材、木材等主要建材进行分类堆放和专门管理,避免因保管不当造成的材料损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筋、废模板等通过专业处理后可重新用于非主体结构部位或小型构件制作。BIM 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材料用量的精确计算和优化,通过三维模型碰撞检查避免设计错误导致的返工浪费,利用虚拟施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材料浪费环节并制定预防措施,这些综合性的节材技术不仅降低工程成本,也为建筑垃圾减量化做出重要贡献。
3.4 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
图2 施工现场除尘喷雾机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扬尘是影响空气质量和周边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施工场地可采用封闭式管理,设置高度适宜的围挡,减少扬尘外溢。对裸露的土方,及时用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大风天气扬起尘土。施工现场配备雾炮机(如图2 所示),通过喷射细密水雾,增加空气中颗粒物的重量,使其快速沉降。雾炮机可根据场地大小和扬尘情况灵活移动,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精准降尘。运输车辆是扬尘的重要来源之一。车辆进出工地需进行轮胎清洗,防止将泥土带出工地。对于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如砂石、水泥等),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避免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洒落和扬尘。在道路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路面开挖后的裸露时间。对施工道路定期进行洒水降尘,保持路面湿润。通过这些扬尘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扬尘污染,改善施工环境和周边空气质量,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已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采用绿色施工方法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未来市政工程建设应当进一步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静 . 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绿色中国 ,2025,(06):160-162.
[2] 蔡昌浩 , 周嘉宾 .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应用研究 [J]. 新城建科技 ,2025,34(02):76-78.
[3] 杨旭明 , 侯剑钊 . 市政工程施工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分析 [A]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四)[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2.
[4] 周海军 . 绿色环保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1):193-195.
[5] 冯玉华 . 绿色环保理念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重点探究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4,(20):127-129.
[6] 张慧 . 市政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论述 [J]. 门窗 ,202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