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优化策略
郑丽香
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 双减” 政策在当前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政策旨在通过调整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以显著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然而,深入分析这一政策,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利用课堂,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切实提升他们的能力。如此不仅有助于显著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更好地设计课堂练习,以达成上述目标,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现状分析
(一)语文课堂练习缺乏针对性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详尽搜集与深入分析,发现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普遍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教师们往往倾向于采用统一标准的练习模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觉得练习内容过于简单,从而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因为练习难度过高,难以融入其中。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语文基础和学习经历,即使是针对相同的语文知识,他们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也决定了在语文课堂练习中,学生之间的表现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过于统一的练习设计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二)语文课堂练习缺乏多样性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普遍倾向于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其中,口头讲解成为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形式。尽管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递和讲解语文知识,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过度依赖口头讲解往往导致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和单调,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抑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课堂练习的参与积极性将逐渐减弱,课堂练习的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的课堂练习设计方式,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语文课堂练习缺乏新颖性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新颖性不足,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的设计思路受到较为局限的范围所限制。许多教师过于依赖语文教材,将其视为课堂练习设计和实施的唯一资源,导致课堂练习的内容几乎全部取材于教材,缺乏必要的拓展与创新。这种对教材内容的过度依赖,不仅限制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也忽视了其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课堂练习的新颖性。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究欲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渴望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元化、富有创意的学习内容。因此,缺乏新颖性的语文课堂练习往往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二、“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游戏练习法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且实践要求高的学科。相较于传统的、略显枯燥的语文课堂练习,学生们往往对游戏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与亲近感。鉴于此,教师可将趣味游戏融入练习设计,以游戏作为练习的核心载体,巧妙地将语文知识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课堂练习,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以“ 将相和” 这篇课文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设计“ 角色扮演” 这一游戏练习法。学生可自主选择扮演廉颇或蔺相如等角色,通过共同演绎来诠释课文内容。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梳理情节线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准备完毕,学生便可开始角色扮演,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还能展现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这种以游戏形式呈现的语文练习设计新颖独特,充满趣味性,使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快乐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分层练习法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往往会加剧学生之间的语文水平差异,进而阻碍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并设计分层练习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分层练习法的实施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一是语文练习难度的分层,二是学生主体的分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从而设计出既具有层次性又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从而有机会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实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通过设计出多层次的语文练习,教师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语文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进步,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这不仅符合“ 双减” 政策的精神,也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设计实践练习法
小学语文课程方案强调,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整合、加工和运用学科内的知识,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进而推动跨学科学习。为此,提倡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实践联系法来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发展语文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在“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实践练习法的实施路径。除了传统的书面练习,还应创新形式,设计如演讲、辩论、手工制作等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参与度。
三、“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实施与成效
在“ 双减” 政策的指引下,需要从多个维度对语文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与优化,以确保练习能够精准地检测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通过设计丰富而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变得更加活跃与深刻。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全方位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他们的语文进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应不断地对语文课堂练习进行优化与创新,以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构建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翠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24):33-35.
[2] 韦伟文.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12):0079-0081.
[3] 孙小峰.景中有情 文中有心——谈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 2022(008):000.
[4] 田燕.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实施策略探析——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