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剧《骑兵》论舞台技术与舞台艺术的共生
高静
内蒙古艺术剧院 010010
舞台技术通常包括灯光技术、音响技术、多媒体技术、舞美装置技术、舞台机械技术、服化道等技术项目,舞台技术的应用是舞台艺术能否完美呈现的先决条件,对舞台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情氛围的烘托、时间及空间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一部成功的舞台作品,必定是艺术表现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由出品的原创舞剧《骑兵》,就是一部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大型舞剧,该剧于2020 年10 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2022 年9 月荣获第十七届“ 文华奖” ,至2025 年该剧已在全国40 个城市开展巡演 140 余场,所到之处都受到各地观众的好评和赞美,该剧的久演不衰,必定离不开其精湛的艺术水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本文仅以该剧为例,对舞台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舞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舞台技术除了其本身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在于舞台技术对舞台艺术的修饰、完善和提升功能。通过灯光、音响、舞美、服化道等技术手段的协同运用,可精准营造艺术作品所需的空间氛围,生动展现其核心表达,并细腻复现创作构想中的场景与情感。舞剧《骑兵》在舞台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突破了传统舞台艺术二维空间的表达,让整台剧目的呈现更立体、更饱满、更开阔。
剧目开场,使用了纱幕和PVC 投影幕,通过投影机正反投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段骑兵行进的画面,开门见山点明了剧目主题,同时交代了剧目的故事背景和梗概,纱幕与投影的结合应用在舞美表现上相较传统的布景更加灵动多变
第一幕“ 男儿归” 中,通过音响的立体分布,实现环绕立体声效,灯光应用了暖色调光感,使整个剧场包围于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中,将草原的包容与开阔、牧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的画面在观众眼前徐徐铺开,让观众沉浸式的感受到草原生活的自由、洒脱、惬意。第二幕“ 草原殇”中,讲述了因为共产党的到来让笼罩在瘟疫黑暗恐怖的草原恢复了平静,由此,草原人民生发了对共产党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向往,男主朝鲁也因此决定踏上从军之路,当他手捧军装、军帽那刻,左看右看的爱不释手,吹了又吹、擦了又擦的细节深刻的表达了对共产的敬与爱。
舞台技术与情绪的完美融合。艺术展示不仅仅依赖于表演本身,更重要的是演员真情实感的投入与表达,艺术作品因情感的融入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剧情也才更有代入感,能够创造更真实的观演体验,也才能有效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视线,满足观众的期待,而技术的应用,恰恰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多情感表达的支撑,让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有了更大的张驰力和更足的表现力。
舞剧《骑兵》整场演出中,几个道具的应用多次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其一是女主人公姗丹手中的绣花手绢,作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信物,表达了男女主的对爱的承诺、期待与寄托,以绣花手绢作为爱情的起点拉开故事主线,使剧情脉络更清晰、情感支点更具体,对爱和思念的情感表达更深刻。其二是女主驯马用的铃铛,在男主朝鲁决定披上戎装奔赴战场的前夕,女主将自己的心爱的马儿赠予远别的爱人,驯马铃铛的交付传递了恋人间爱而不舍、痛而无言的焦灼,至爱与至痛之中将离别之情的伤感推到极致。第六幕“ 骑兵魂” 中,女主男主久别重逢,绣花手绢和驯马铃铛再度出现,作为爱的信物前后呼应,相爱的人终于等来相聚,而男主却在战火中失去了一只臂膀,心爱的马儿也隐入战火再无归期,重逢的欢喜中夹杂着失去的悲伤,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让观众的情绪也跟着剧情跌宕起伏。其三是骑兵骑行过程中弹板的应用,其设计巧妙又极具功能性,通过弹板上下起伏的活动节奏,让演员表演骑行及对战的环节表现的更真实,也让演员可以很大程度上借力表演从而实现节省体力的作用,多方面凸显了舞美应用的无限可能。
此外,剧中两次幕布的应用,展示了艺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第二幕“ 草原殇” 中,运用了黑色的巨型幕布,覆盖整个舞台旋转挥动,象征灾难的到来,配合昏暗的灯光,营造了紧张、恐惧的气氛,幕布中间做了挖空设计,女主在幕布中间的表演,巧妙的交待了女主在灾难中得以幸存。第五幕中再次使用了白色巨型幕布,白色预示着苍凉,伴随悲戚的音乐、暗淡的灯光,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幕布的应用实现了动态画面的升级,打破了舞台空间的局限,完美的呈现了剧情变幻,同时发挥了辅助演员下场的重要作用。
舞台技术与技术之间的高度配合。舞台技术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独立作业的,只有各个技术专业的高度配合和精准衔接,才能完美的绘就整个舞台画面。倘若将艺术作品比喻为一个人的躯体,那舞美应该就是衣裳,灯光就是五官,音乐就是灵魂。各个技术专业之间的配合,也如同建楼筑厦,需要有土夯基,有钢立架,有泥灌桩,有砖砌墙,最终才会有高楼拔地而起的屹立。舞台技术门类的合成,就是为舞台艺术筑巢的过程,让艺术得以更好的孵化和成长,最终让技术与艺术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舞剧《骑兵》第四幕“ 战马情” 的开始,利用投影、环绕音箱、各种灯效的共同作用,营造了战前宁静的夜晚,灯光渲染下月光柔美、音响声效中流水潺潺、投影特效下水面波光粼粼,场景唯美至极,与投影机、烟机、雾机结合应用下呈现的炮火连天、烟雾缭绕、战火纷飞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中纱幕的应用将战争场景刻画的更立体、更真实,在静动相映、虚实相交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为道具更换和场景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演出的流畅性和观众的沉浸感。
第五幕“ 英雄泪” 中,应用多角度光位在整个舞台铺设了红色光,与战争中骑兵血洒疆场的红色、女主手中爱情信物手帕的红色、大屏中的五星红旗的红色相呼应,表达了战争场面的残酷,骑兵精神的壮烈,也是那抹中国红唤起了生的希望,正如今天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用鲜红的字迹镌刻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骑兵先烈的名字。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已渗透到舞台艺术创作的各个层面,艺术与技术的发展相伴共生、相辅相成,可谓是“ 技术在艺术中开花,艺术在技术上结果”。我们期待舞台艺术创作者与舞台技术研发者能够携手共进,推动艺术与技术进一步融合,促进中国舞台艺术发展越来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