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何易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御河中学校 6181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话语体系,并采取有效的落实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备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综合素养。它不仅涵盖了基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知识,还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二)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在互帮互助的体育游戏中,学生还能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在学习竞技比赛类的体育运动时,学生能够领悟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带动学校各方面教育价值的提升,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2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创造性地使用国家、地方和校本教材。通过简化或修改比赛规则,让学生更容易爱上体育运动。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可以适当降低比赛规则,对于一些不明显的犯规动作不予判罚,使比赛更加顺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体质状况以及身心特征,制定符合其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避免将目标设定得过高,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可以开设攀岩、定向越野等课程,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分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将体育技能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垫球练习,通过比赛和竞争激发其参与热情。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作示范和讲解,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运动监测和数据分析。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式,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训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和竞争中提高运动能力。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对抗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比赛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比赛情境,如三分球大赛、技巧挑战赛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锻炼自己的运动技能。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赛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

组织体育活动和赛事: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比赛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斗志。

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如建设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五)强化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学校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通过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锻炼情况,指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参与体育锻炼。

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体育机构、社区等合作,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可以邀请专业教练来校指导学生的体育训练,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策略的关键。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强化理论素养

体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其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此外,还应了解国家政策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期待,以及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研究报告和实践案例,体育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实践为重,提升教学技巧

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同时,还应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三)与时俱进,拓宽知识视野

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创新实践,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体育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遇到挑战时,不妨暂时放慢脚步,深呼吸,以冷静的态度审视问题的本质,这样往往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之道。积极思维的力量不可小觑,相信每一次困境都是成长的机会,这种态度将激发内在动力,助你在逆境中前进。合理的时间规划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同样关键。体育教师应学会设立优先级,区分紧急与重要的事务,确保既能完成工作任务,又有足够时间留给自己充电和放松。适当加入一些喜欢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或者艺术创作,这些活动不仅能缓解职业压力,还能滋养心灵,提升生活质量。健康的身体是承担一切的基础。体育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切记不要忽视对自己身体的关爱。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无论是短暂的冥想,还是户外散步,都是极好的选择。记得,保持体力充沛才能更好地面对每一天的挑战。面对难以独自克服的问题,寻求同事、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分享你的困扰,倾听他人的意见,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启示。同时,建立起一个互帮互助的专业社群,不仅能在工作中获得灵感,也能在情感上得到慰藉,感受到归属感和支持。

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强化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同时,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群建设. 陈刚;张江平;杨兵.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09)

[2] 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的探究与实践——以桂林市第十二中学为例. 苏伟.求知导刊,2024(32)

[3]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许新.学周刊,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