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增高学生主动思考意识的措施

作者

林锐通

汕头市澄海城西树强小学5158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合作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以及渗透数学思想等多种措施,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从而培养其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思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拓展学习空间;数学思想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作为教学的重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为了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精心构建一个既真实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这个情境应在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好奇心之间巧妙地制造一种“张力”,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与问题相关的学习场景。例如,在教授《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统计自家的图书数量,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随后,引入“中国儿童平均每人拥有图书1.3册”的数据,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这种情境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另外,在讲解梯形时,教师可以展示一组图形(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并让学生寻找梯形。通过提问和互动,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定义,即仅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种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主动思考。

二、加强动手操作,激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些特殊区域,这些区域通过与动作的结合能够变得更加活跃和富有创造性。因此,动手操作在学生思维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教学24÷2为例,竖式书写格式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即一位一位地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小棒。他们可以先分几捆,再分几根,这样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直观理解除法的原理。将动手操作与竖式教学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三、加强合作交流,表达独特见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每位学生创造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这既是一个知识共享的时刻,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索、深化认知的关键步骤。以《口算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算式,随后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其中的规律。通过全班讨论、同桌交流、小组协作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辨析、指正错误,逐步修正并丰富自己的认知。这样广泛的表达机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进而实现各自不同程度的成长与进步。

四、拓展学习空间,选择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追求,并不仅限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全面达成此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巧妙地融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资源,精心策划学习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以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创新地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提出选择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问题。这样的实际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两种停车位的面积。通过将数学知识巧妙融入生活情境,教师不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和思考动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五、渗透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融入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潜能。以初步接触乘法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小棒的活动,遵循由一般至特殊的逻辑,先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小棒,再展示两组数量相同的小棒,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累积的过程,随后引入乘法概念,这样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乘法的本质,并产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系统性思考的能力。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统计,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的分类与整理,从而深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包括指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环境中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构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强化动手操作实践、推动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拓宽学习范围以及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等多元化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潜能,为其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清毅.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家长,2024,(12):13-15.

[2]胡诗雨.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20):91-94.

[3]杨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