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及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研究
朱顺茂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110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造价控制不但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环境复杂化,传统的固定预算模型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故此,建筑工程项目动态造价控制则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对工程造价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调整,又要对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针对施工方案,也需要通过比选、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技术风险评估,实现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及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施工方案;技术经济
在现代建筑领域,由于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项目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传统造价控制主要依靠静态的预算与规划,没有考虑到市场价格波动、技术变化、建设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既要求对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进行准确的预测,又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通过多方案比选、全寿命周期造价分析、技术风险评价等技术经济分析手段,使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各方面进行协调,以达到工程总收益的最大化[1]。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策略
(一)施工阶段的造价预测与实时调整机制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成本预测和及时调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最高的,也是最有可能发生预算偏离的阶段,因此需要准确的成本预测。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借助 BIM等现代建模技术,对工程造价进行精细化预测。该模型既能给出准确的物料清单、工时,又能对各种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模拟。在施工阶段,通过不断监控工地的进度与资源消耗,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比如,通过集成物联网设备的信息,实现物料消耗、工时等信息的实时更新,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信息。该机制的核心是信息透明、有效的交流,保证各有关方面都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成本情况,并能快速合作作出相应的调整[2]。
(二)项目生命周期的经济风险评估与管理
对建筑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风险评价和管理,是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行维护等多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经济风险,包括市场行情波动、政策变化、技术难题、外部环境等。所以,对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评价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前提。首先,项目组要在项目计划阶段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与划分,并利用风险矩阵的方法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规避、转移、缓解或接受等目标的风险管理战略,并确定相应的职责划分及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将经济风险管理与动态监测相结合,利用实时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各利益相关方充分了解、相互配合,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共同应对。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经济风险评价和管理策略,使建设工程项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达到精准造价控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动态控制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
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中,以科技创新、数据驱动为主要驱动力,可以提高项目造价管理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传统的造价控制多依靠静态数据和经验判断来进行,现代建筑工程以科技革新为手段进行造价的动态控制。首先, 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个阶段造价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为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BIM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各方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更新,对工程造价的变动进行更加精确的监测。利用 BIM 技术收集项目所需的各类数据,如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项目的 3D 数字模型,并将其与工程量清单等信息关联起来。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手段。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对工程历史资料的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工程成本超限的原因,从而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最后,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使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造价进行更有预见性的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也通过在建筑工地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提供了实时的数据获取,从而实现了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测[3]。
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一)多方案比选与优化
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进行造价动态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经济、环保、可持续、系统的评估指标,以达到优化的目的。首先,要确定建设工程的具体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指标。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每个方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比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指标的权值进行确定,进而对各个方案做出综合评价。其次,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理论,更好地解决因信息不完备或不确定而产生的评价偏差。再次,还需要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不同方案在工程实践中的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和预测,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各种方案的风险和效益。最后,通过比较研究,优选出最佳方案,并加以修正与改进,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既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提高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生命周期造价分析
LCCA是对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全部成本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LCCA既要考虑初期的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营、维修、更新和拆除等所有的成本,以达到总体经济的最佳化为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确定分析的时限和成本组成,其中包括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以及环境影响费、社会造价等间接成本。其次,运用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经济评估指标,对项目实施动态成本-收益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 LCCA效果的关键因子及其变化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合工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为设计与调整提供依据。LCCA技术的实施,既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又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三)技术风险评估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中,技术风险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仅关系到项目造价的控制,也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技术风险评价的核心是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技术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管理,从而降低其对项目进度与造价的不利影响。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建设环境、技术复杂性等多方面,进而确定危险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每种风险的出现概率及所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都是常用的方法,对于解释风险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次,蒙特卡洛模拟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企业进行技术风险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手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提出风险防范、转移、缓解和接纳等具体风险管理方案,从而增强整个项目的安全性,提高工程的成功率[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以及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建立造价预测和及时调整机制,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投资风险,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工程全过程中,对工程经济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更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多方案比较、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综合考虑技术风险评价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随着科技水平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该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会。
参考文献:
[1]王鹏翔.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与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管控的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01):64-66.
[2]何芳龄.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01):67-69.
[3]李杰.建筑工程造价现状及标准化动态控制对策[J].中国招标,2023,(08):133-134.
[4]张峰瑞.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4,(06):89-91.
[5]张勇,陈奕帆.建筑工程造价BIM智能动态控制研究[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4,(05):47-49+63.
作者简介
朱顺茂(1970.10.26-)、男、四川大竹人、汉族、中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