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朱小杰

湖州市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路面形式,相较于其他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具备较高的灵活性,耐久性较好、维修维护较为便捷、路面性能较好、噪声较低等优势与特点。本文主要就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使公路工程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引言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优良的行车舒适性、耐久性和防滑性能,在现代公路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复杂,对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探讨,对于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混合料搅拌

沥青混合料搅拌主要包括冷料初控、骨料加热与筛分、材料称量、材料混合、成品料运输与储存等步骤。上述步骤通常在沥青拌和场进行,根据级配要求将各种冷料利用输送系统输送至烘干筒进行烘干后,通过振动筛进行二次筛分,使用电子称称量骨料、矿粉、沥青,并按顺序倒入搅拌缸,均匀搅拌形成成品料。骨料输送、烘干、筛分需保持连续,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和拌和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同时,为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黏结力和抗损能力,可向混合料中掺入高性能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还可以采用消石灰替代部分传统矿粉,以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为验证改性效果,需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等,以全面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

2沥青混合料运输

在沥青混合料运输阶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及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应选择配备金属底板且承载能力强的自卸式运输车,保证运输过程中能够稳定承载大量沥青混合料。其次,在运输车的车厢内壁涂抹一层薄薄的油水混合物,以免沥青混合料黏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为防止混合料在运输途中受到污染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还需要采取覆盖篷布的措施。最后,为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应在运输车的车厢两侧设置温度检测小孔,随时通过小孔对车厢内的混合料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需要采取调整车速和覆盖保温材料等措施,防止沥青混合料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离析现象。沥青混合料运输需要精心策划与执行,以确保安全、高效地将之送达施工现场,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3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是一项综合性的作业,需要施工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水平,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摊铺作业前,需要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在作业过程中稳定运行,避免因突发故障导致施工中断。同时,需要根据路面宽度灵活配置摊铺机数量,决定是否使用多台摊铺机协同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考虑到沥青材料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极为重要,必须将摊铺温度严格控制在160℃左右。一旦发现温度偏离预定范围,应立即采取人工辅助的措施进行补救。其中,熨平板是摊铺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保证其温度稳定性对于确保摊铺质量至关重要,以免局部过热导致摊铺不均。摊铺速度也是重要的施工参数,摊铺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摊铺均匀性和质量,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摊铺速度,一般需要控制在6m/s范围内。此外,需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具体设计要求,精确设定摊铺宽度和厚度,特别是在对厚度有严格要求的路段,应实施分层摊铺,严格控制各层的摊铺时间间隔,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针对摊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接缝问题,施工人员需采取专业的压实处理措施,确保接缝处平整、紧密,以免影响路面的整体性能和美观度。

4路面碾压

路面碾压是保障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与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作业,同时针对沥青混合料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选定较为适宜的碾压时机,使混合料的整体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应分别借助轻型压路机、重型压路机以及双钢轮压路机等设施设备,分别进行初压、复压以及终压等几项作业流程,同时组织质检团队对现场碾压状况进行及时检测,在碾压作业的同时,应关注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杜绝在降水天气进行的碾压作业,雨水来临时应做好路面防护以及排水作业,同时严格监控碾压作业开展过程当中的路面温度,当温度过低时不宜开展碾压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减少设备停机频次,同时加强轮迹控制工作,避免其对于路面施工质量以及公路行车安全所造成的隐患。

5养护作业

在完成路面施工后,养护工作是维护路面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确保养护工作有效进行,技术团队和施工人员应当配合进行现场管控工作。他们需要严格控制外部车辆进入施工区域,以避免养护期间对路面强度和寿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限制外部车辆通行,可以减少额外荷载带来的损害风险,确保路面处于最佳状态。开放交通时间应该在路面温度达到50℃以上时考虑。在低于50℃的情况下,路面可能尚未完全固化,此时若引入行车荷载可能会导致路面开裂、变形等病害的发生。因此,在保持路面温度适宜的前提下,才能安全地允许车辆通行。这种措施有助于保障路面质量,避免因过早通行而导致的损坏。养护期间的管控工作还包括定期巡视路面状况、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养护工作按计划进行。同时,要及时清理路面杂物、保持路面整洁,防止堵塞排水口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减少路面受损的可能性。通过严格的管控和细致的维护工作,可以确保路面养护的效果达到最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公路安全性和舒适性。

6施工缝处理

受机械设备以及现场施工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施工缝,不仅影响了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对行车安全也会产生一定威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缝处理工作。例如,针对路面横向施工缝,可采用热混合料对接缝部位进行补缝,同时组织技术团队对现场进行摊铺与找平,使将缝隙控制在2mm以内,减少对车辆运行以及公路交通所造成的影响。找平过后,还应针对路面大粒集料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对路面以及车辆轮胎造成的磨损。针对路面纵向施工缝,可采用粘层沥青进行填补作业,按照公路路面松铺系数针对填补高度进行控制和调整,并针对成型面进行及时碾压,确保接缝部位的强度,避免该部位产生的病害。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路面形式,相较于其他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可以分阶段进行维护与翻新,有助于降低长期维护的复杂性、节约养护成本;平整度高、耐久性好,能够为行驶的车辆提供稳定、舒适的行驶环境,降低振动,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可以减少扬尘污染。此外,通过良好的透水性设计,可减少路面积水。尽管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诸多优势,但施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项目规划到实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魏晓飞.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04):193-195.

[2]陶俊.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难点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3,(01):94-97.

[3]石文涛,贾俊文,刘仕豪.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4):33-35.

[4]余小琴.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3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