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

陈洁吾

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5158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通过实验教学,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情况,并对比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探究式教学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效果;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数学学科体系中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实施策略和改进空间。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和重点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创设出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情绪、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构建。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包括抽象、推理、建模、运算、想象和分析等六个重要的过程,这些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能力,如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思维、运算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尽管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其实际运用效果却远未达到预期。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错误地将课堂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分组合作学习,导致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在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讨论,缺乏真正的思考和探究过程,这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受到严重打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因此,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才能设计出真正富有成效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其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实施探究式数学教学时,设计探究活动需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中心对称》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性,定制适合学生的探究任务。首先,借助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资源,向学生直观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为他们构建初步的认知框架。随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从而深化对中心对称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资源利用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设施和工具,如几何画板、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活动,如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实例,或动手制作中心对称图形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中心对称知识,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二)从具体问题出发,提出数学问题

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与素材,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数学问题意识。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可以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知”到“探究”再到“实践应用”。在“认知”环节,教师借助实物或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圆柱与圆锥的基本形态及特征,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进入“探究”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作圆柱与圆锥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和分析,深入探索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体积等关键计算公式的奥秘。最后,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日常用品如水杯、冰淇淋甜筒等圆柱或圆锥形物体的容积。这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数学综合素养,还能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优化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活动确实应着重强调观察实验、归纳猜想、验证反驳以及反思评价这一系列科学探究的核心步骤。以“一元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富有创新性地规划教学活动,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工具来描绘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探究的每一步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函数的各项参数,例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细致地观察这些变化如何具体地影响函数图像。基于这些细致的观察,学生需要进一步归纳和提出猜想,努力探寻函数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和规律。紧接着,学生需要借助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手段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这一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技巧至关重要。最终,学生还需要撰写详尽的实验分析报告,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广泛应用探究式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曾景文.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4):54-57.

[2]袁玉春.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4,(07):86-88.

[3]李伟刚.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以“有理数”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4,(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