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高宗仲
身份证号:130183199012302812 河北阳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可能,日益严峻的工程质量问题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展开详细分析,系统论述质量控制策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和质量管控体系完善目标,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技术方案等,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顺利实施。质量控制则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保证工程的质量满足预定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对基础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高效施工机械运用的深入分析,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有助于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一)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包括桩基础施工、浅基础施工和深基坑支护等。桩基础施工技术通过在地下打入混凝土桩或钢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适用于土质较软或承载要求较高的情况。浅基础施工则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的情况,常见的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深基坑支护技术则是在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时,为防止坍塌和水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护措施,如钢支撑、土钉墙等。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主体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阶段,涉及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搭建等多个环节。在现代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创新,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至现场组装,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保证了构件质量。滑模技术和爬模技术的应用,使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可以连续进行,缩短了施工周期。现代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确的模拟和优化,提高了施工的精确性和效率。
(三)高效施工机械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效施工机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塔吊作为现代建筑工地上的常见设备,其高效的垂直和水平运输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料搬运的效率。自升式施工平台可以在不同高度自由升降,为工人提供安全便捷的作业环境。自动化施工机械如自动砌砖机器人、自动喷涂机等,提高了施工速度,改善了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材料检验与标准执行
1、材料检验
所有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应该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强度、硬度、耐久性等性能测试。对于混凝土和钢材等关键材料,应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以及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1]。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批次之间的一致性。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可以用于更准确地评估材料的内在质量。建立材料的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够快速追踪到具体的批次和供应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材料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标准执行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这些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施工工艺的标准以及成品的质量标准等。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监控,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等,都应按照规范执行。施工标准的执行还应结合工程特点进行优化,对于特殊结构或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制定更为详细和严格的内部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施工标准的执行不仅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还需要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二)施工过程监督与反馈
1、施工过程监督
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质量监督团队的组建、监督职责的明确以及监督流程的规范。质量监督团队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如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搭建、安装工程等。监督过程中,应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无人机巡检、实时视频监控等,提高监督效率和准确性[3]。对于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应采取旁站监督的方式,确保施工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施工团队,督促其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反馈机制
建立一个开放的反馈平台,鼓励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乃至未来的用户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信息应被认真分析,作为改进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的依据。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点,采取预防措施。反馈机制还应包括对施工质量的定期评估,通过内部审计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客观评价施工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评估结果应向所有参与方公开,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
[4]。反馈机制还应涉及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和保养阶段,通过收集使用阶段的反馈信息,可以为未来的工程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完工质量验收与整改
1、完工质量验收
应制定一套详细的质量验收标准和程序,这些标准应涵盖工程的所有关键方面,如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外观美观等。验收团队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对工程的每个部分进行仔细检查,包括结构强度、防水性能、电气安装、消防系统等[5]。在验收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激光扫描、红外成像等,以提高验收的准确性和效率。验收过程应公开透明,允许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未来的用户参与,确保各方的合理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2、整改措施
建立一个明确的责任机制,确保整改责任到人。对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负责制定整改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整改过程中,监理单位应跟踪整改进度和效果,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6]。整改完成后,应再次组织验收,确保所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应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从设计、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避免类似问题在未来的工程中再次发生。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基础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是确保工程稳固性的关键环节;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核心质量;高效施工机械的运用则加速了整个施工过程。在质量控制方面,材料检验与标准执行、施工过程监督与反馈、完工质量验收与整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兰芳.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5):59-61.
[2]曹守锋,吴丽娟.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4(14):133-135.
[3]马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23(5):100-102.
[4]苏飞.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及其质量控制分析[J].佛山陶瓷,2023,33(8):45-47.
[5]张喜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技术控制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3,49(7):105-106,122.
[6]李汶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