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引领下小学语文习作“教- 学- 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吴明月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万石小学,214212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树立“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意识,并指出在设计与教学活动时,应把这种整合性思想与相关科目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领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并且是评估学生语文水平的核心因素。教师们必须追随基础教育改革脉搏,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过度重视教师讲授而忽略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反思的模式。通通过研读新课标,“教 - 学 - 评”一体化理念,将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注入新的生机。这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品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教学实践中,贯彻“教- 学- 评”一体化原则,是对新课标精神的真正响应。

一、制定可操作的习作教学目标,促进“教- 学- 评”目标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教—学—评”体化,要求教师在教案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等确定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评价任务,帮助不同水平学生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面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全面育人的导向,同时也强调了目标中融合关键能力的关键性策略。基于最新的课程标准,针“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以及“评什么”“怎么评”三个维度进行深思,旨在确保教育、学习与评价各个环节的目标相一致。教育工作者通过在这三个方面深入学习新的教学大纲,进而产出符合科学标准的作文指导目标。老师基于教学、学习和评价流程的实际操作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设计出更精细的教学方案,确保其在教学、学习与评价中的指导性作用。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习作教学方面的教学实践依旧困难重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刻不容缓地待解决。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可促使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确立明确的教学指标,随后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与评价方案。教学行动在目标与评价的共同指导下设计与实施,教学策略中的每一环节都互有联系,共同构成制约机制。将评价融合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实现教与学、评之间围绕教学目标的统一,由此解决课堂教学上遇到的难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心儿怦怦跳》是一篇记事类习作,目标指向是把一件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着重挖掘和准确表达个人感受,尤其是从不同视角洞察和剖析自我情绪的复杂性。对四年级学生而言,精确描述经历以及配套情绪颇具挑战性,故此次课程特别强调如何捕捉并表述“内心感受”与“身体体验”两个层面。教师在习作前游戏热身、习作中聚焦感受、习作后交流分享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平台,最终达到内化的目的。《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任务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①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让自己紧张、激动、兴奋、恐惧、惊慌……的瞬间,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

②聚焦让自己“心跳加快”的瞬间,通过细腻的内心活动和身体的特别反应,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清楚。

③与伙伴分享习作,在合作共享中提升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组织有效的习作教学活动,提升“教- 学- 评”一体化教学效果

(一)基于教学目标确定习作教学内容

为确保“教、学、评”三环节的协同一致,首要任务在于明确并主理教学目的的分层维度,逐一解构各项教学目的所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范畴,并据此核对相匹配的教学素材。转变教育者过分偏重作文方法和技巧教授而忽略三维目标等全方位能力塑造的倾向,确保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高度融洽对接。其次,在确定习作教学素材过程中,教师须把握住小学中高年级不同的学段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分层传授知识点及尚需完成的学习目标;辨识哪些知识点为重难点。接着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对教学素材进行细致梳理与整合。四年级小学生在习得初步作文技能及基础作文格局后,能做到基本写作规范,此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聚焦于学生写作内容的真挚情感流露、素材的创新性等方面。

教学《我的心儿怦怦跳》时,习作首先由“我说你做”导入,通过课前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心跳加速的感觉,其次相机出示教材中心儿怦怦跳的瞬间:“百米赛跑”“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第一次当众讲故事”等,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深层的记忆中的相关意象,富化学生的语言资源,进而开阔学生写作的思维广度。紧接着,通过栩栩如生的绘图,将学生体验的“惊奇、恐惧、焦虑、兴奋”等多种情绪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旨在唤起学生对这些经历相应的情绪记忆,引领学生在描绘事件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独到感知。第三部分则揭示写作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本次写作任务的内容,并通过气泡话语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词汇包,其中包括种类繁多的词汇,有的直接描绘情绪,如“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心急如焚”;有的通过描述学生的身体反应来表达情绪,如“倒吸一口凉气、汗毛都竖起来了、脸上火辣辣的”等;还有的是心理描写间接描写情绪,如“心里打起鼓来、怀里像揣了只兔子、心都提到脏字眼儿”等。这些词汇包的根本宗旨在于丰富学生表达的语言材料库,同时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生动地叙述个人情绪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将课本所提供的词汇和平常积累的言辞,巧妙合理并高效地融入到他们的写作中去。

(二)结合学生学段特点,创新习作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里,教师将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不停地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积极学习的自觉性。当询问学生们倾向于哪种作文学习方法时,超半数学生选择实地社会实践、应用音视频多媒体资料,以及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极少数学生喜欢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通过此可见,学生们更青睐于通过亲身体验和生动的方式去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教学的方式应当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处于小学中学年的学生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考转变,但依然以感官直观的认知为主。依照新的教学大纲,小学阶段的写作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与想象力,尤其是那些令人感到新奇、印象深刻或触动心弦的内容,要求他们把这些内容清晰呈现在文字中。这样的写作目标说明,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写作。

教师需根据学生独特的特质,采用直观且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日常的观察力,并培养他们将观察结果自由地以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教学中,教师设置“梳理‘心儿怦怦跳’”环节,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总结小学生自己的故事。撰写关于““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时,小学生应当在平日的所见所感中寻找那些令人感到紧张、兴奋、激动、恐惧或是惊慌的时刻作为参考,并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结构,将经历详细叙述。

师:同学们,此时让我们开启“心儿怦怦跳”的互动环节,各位可以畅谈自己心跳激增的经历,请描述那是在多大的时候,正在进行哪一项活动,让你感到心搏强烈,是由于何种原因。

生 1 :今年夏天,我游览了宁波的方特主题公园,体验了超高速过山车,感觉心脏激烈地跳动。那是由于该设施在上升阶段会进行360 度的旋转,且偶尔会使人悬挂颠倒。

生 2 :今年,家中的猫咪由于摄入了毛线球,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我在外头手术室等候期间感到非常恐慌。

生3 :那年我八岁,初次踏上诗词朗诵的舞台,内心澎湃不已,忧虑着担心会念错文字。

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当师生互动发生时,教师不再单一地盯着“答案对错”,而是投入关注于学生的觉知、思考过程和心态等多方面能力,进而根据这些情况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此一来,教学评价不再仅是指导教学的权杖,而转型为推动教学活动发展的催化剂。

三、构建系统的习作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 学- 评”一致性的融合

评价考察的维度包括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师通过评价行为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和优化。在评价发起者的方面,实行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元化的形式。在评价方法上,运用了综合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内容方面,不单单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情况,还广泛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提升。对于评价的准依,教师在构建评价任务时便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并且在写作方面可以向学生提前公开作业的评价准则,确保评价有明确的依据。

评价任务在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构成了沟通课程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关键节点。教师利用考核任务监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掌握他们在作业学习中展现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情绪波动等多样化的成长历程。评价任务放置在课程目标的后续阶段并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构建,不仅是对既定课程目标的有效考察和学习成果的确认,同样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进程提供了方向性的建议。

例如,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中,教师以“事情的过程展开写,分几步,写清楚”以及“心里和身体变化交替着写清楚”两大写作指南作为元认知的支持点,指引学生审阅自己的文章,并检测作品是否符合创作目标。对于作品中的瑕疵,教师不仅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还提供修正方案,鼓励学生在反省和调整作品的过程中,将事件发展与自身情感表达得更加清楚明了。此外,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审的方法,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与指导,以此来凸显作品的亮点。元认知支架的构建是为了实现本次写作的目标,通过合作与共享促进了学生修改作品的技巧和水平,应该作为写作评估活动的支持和基础。

结语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水平的体现,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习作状况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要改变基础教育教学现状,首要任务是必须重视写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教- 学- 评”一致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教- 学- 评”一致性强调目标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者的一致性,在实施“教- 学- 评”一致性的过程中,重视教学目标的引领和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提供了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范金寿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以《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为例 [J]. 家长 ,2025,(02):144-146.

[2] 詹钬玲 . 大单元理念下小学习作“教学评”融合策略探究 [J]. 学苑教育 ,2024,(23):19-21.

[3] 赵钰芳 .“教 - 学 - 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

[4] 王峥 . 基于“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小学第三学段习作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D]. 鲁东大学 ,2024.

[5] 李坤容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J]. 新教育 ,2023,(34):64-66.

[6] 刘艳.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行动研究 [D]. 临沂大学,2023.

本文系 2023 年宜兴市学科微课题“主题引领下小学语文习作“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X-hkt/2023/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