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周梁
420102198810271017
引言: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诸如信息传递不畅通、团队协作效率偏低以及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一直是制约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问世,这些问题得到了创新性的解决途径。BIM 技术凭借其卓越的功能和全面的信息管理,正逐步革新建筑工程管理的方式与手段。通过构建、管理与共享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实现了对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与优化。通过深入剖析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与丰富经验,我们能够为建筑行业提供更为高效、精确且可持续的工程管理方案,进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征程迈进。
一、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出现的问题
1.1 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
BIM 技术对项目团队成员的使用与掌握技能要求颇为严格。为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应用该技术,需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深化其对 BIM 软件及相关工具的熟练运用,同时增进对 BIM 工作流程与标准的深入理解。若忽视人员培训与技术能力的培育,将可能导致BIM 技术的应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
1.2 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BIM 技术依赖于精确、准确和一致的数据输入和管理。如果建模数据存在错误、不完整或不一致,将会对项目管理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是关键的挑战之一。
1.3 数据安全和保护
BIM 技术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和信息,包括设计、构造、材料、成本等方面的数据。因此,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1.4 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BIM 技术鼓励多个团队成员进行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团队合作和共享的障碍。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可能存在问题,数据共享的平台和标准也需要统一,以确保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
1.5 技术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BIM 技术涉及多个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而这些软件和工具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具有不同的格式和兼容性。如果这些软件和工具之间无法有效交互和共享数据,将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困难和不便。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适当的培训、数据管理、安全措施和协同合作,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实现 BIM 技术的有效运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二、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实例中解决的问题
实际案例:清远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中心项目 BIM 全过程咨询服务,提供设计(LOD300 深度)- 施工(LOD 400)- 数字交付运维(LOD500、LOD600)全过程咨询服务,全过程分别为设计院、施工总包方、物业维护费提供 BIM 全过程信息化服务。为业主方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抓手,能使用 BIM 技术贯穿全过程,使上下游信息协调,数据协调以及在同一可视化的作业平台进行全过程作业。
2.1 设计阶段 BIM 工作(1)搭建全专业设计 BIM 模型
基于设计院的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图纸,进行LOD300 深度建模。分别以单专业、全专业进行展示。
(2)基于 BIM 建筑性能分析模拟
基于搭建的BIM 模型,调用revit 软件的日照、通风、采光、噪音等计算内核,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
(3)建筑方案的可视化展示
全过程可视:方案—初设—施工图—施工—数字化交付,为业主方提供三维可视的抓手,对项目全局把控。
(4)交通流线、空间动线核查
基于 BIM 模型,对交通流线,室内动线核查,模拟内部交通情况,最优化内部交通以及空间布局。
(5)出具 BIM 专业碰撞报告
根据LOD300 深度BIM 模型,依据现行规范,进行硬碰撞和软碰撞的检查,以寻找碰撞点,并根据不同的碰撞类型生成碰撞报告。将这份碰撞报告发送给设计院,请求他们进行确认。主要的碰撞检查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与结构的碰撞、内装与结构的碰撞、钢结构与幕墙的碰撞、机电与土建的碰撞、和水、暖、电专业之间的碰撞、以及管线安装空间的碰撞。
(6)BIM 协调会议,协助解决设计问题
基于碰撞报告,与设计院会审解决,解决设计的错漏碰缺,在前期将设计合理化,安装空间预留,对大型设备运输模拟,后期维检空间进行相应的考虑,使设计更优化。
(7)机电多专业 BIM 图
根据与设计会审后,进行管线排布,出具 BIM 多专业机电图纸,辅助现场具体施工安装管线。
(8)机电单专业 BIM 图
根据不同工种对自己专业管线需求,以及安装位置需求,出具单专业机电图纸,方便分包施工。
(9)天花净高控制报告
净高分析是指在设计阶段,通过 BIM 模拟预建造,对空间狭小、管线密集或净高要求高的区域进行净高分析,提前发现不满足净高要求功能和美观需求的部位,避免后期设计变更,从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随着建筑舒适度的提高,建筑体内部各类管线也越来越多。没有 BIM 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土建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机电安装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现:可能某些位置的净高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甚至可能会非常低,而这时候再去调整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而我们应用 BIM,从设计阶段就进行净高分析,能够尽早发现净高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净高。提前介入使我们不仅能够通过优化管线路径的手段来优化净高,还能够通过调整结构来实现该目的,也就是说,越早发现问题,解决方案的可选余地也就越大。
2.2 施工阶段 BIM 工作
(1)BIM 现场可视化施工交底
BIM 现场技术交底,驻场、巡场服务:确保施工单位,按照BIM 定位图施工;如由于交叉施工导致未按照BIM 施工,BIM 可以二次模拟新的施工方案。
(2)为施工方、监理方提供 BIM 培训
为了 BIM 更好的在施工过程中落地,在施工进场前,在代建方安排下,对施工方、监理方进行专业的BIM 软件培训。
(3)虚拟漫游视频
根据建好的 BIM 模型,录制全貌、各单体建筑、各楼层、功能用房的三维演示动画。
2.3 竣工阶段 BIM 工作(1)竣工汇报 PPT 文件
全过程BIM 技术运用后,整理全过程BIM 技术,形成汇报文件,为后期运维以及后期类似项目提供BIM 使用经验。
(2)竣工维护深度 LOD500 深度模型
竣工后,基于BIM 模型(或者数据库挂载)模式,将主要设备的物理属性、非物理属性输入BIM 模型,方便移交给物业,用于后期的扩建、运营等。
通过该项目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BIM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它减少了误差和冲突,降低了项目成本和风险。它提高了项目的完成时间和质量,满足了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 BIM 技术的应用,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和监督的过程,更是一种全面协调和沟通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与设计师、施工方、供应商等各方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优化项目。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可持续性和能源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需要将其纳入整个项目的规划和执行过程。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中,BIM 技术的有效运用对于显著提升项目的执行效率、优化工程质量以及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具有显著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引入 BIM 技术,我们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与能源管理的优化,进而准确评估并持续改进建筑的节能性能,从而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而言,积极学习和深入应用 BIM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举将有力提升管理能力,降低项目成本及潜在风险,进而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营与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颜湘 , 罗义叶 .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12(14):184-187.
[2] 陈小平 .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J]. 居业 ,2020(1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