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宣和博古图》编撰版本考证研究

作者

岳彩晓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市

《宣和博古图》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末年记载夏商周至汉唐五代古器物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古器物学的重要参考。北宋徽宗年间为了解和参考三代礼制,故将宣和殿所藏青铜器进行整理编辑,最终修成《宣和博古图》。在后来战乱以及历代的再版印刷中,出现多版本的《宣和博古图》,本文以期通过研究,呈现出一个较为完备的《宣和博古图》的生成脉络。

1.《宣和博古图》内容与体例分析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赵佶下令编撰的金石著录书籍,由王黼主持,于大观初年(1107 年)开始编撰,宣和五年(1123 年)完成,收录了宣和殿所藏的八百三十九件青铜器。该书对青铜器的外形、纹饰、铭文进行了详实考证与阐述。以“商召夫鼎”为例,书中不仅拓印铭文,还结合历史典籍进行释读与考证,铭文原文拓印位于右侧边栏,下方为铭文的识别与辨认内容。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器物的形制大小和花纹造型。在体例上,《宣和博古图》以青铜器的使用功能为主要分类标准,将其归纳为十六类,部分功能相近的器物合并阐释。在每个类目中,器物按时间顺序排列,且每个类目开头均有编者撰写的总说作为序言。

2.《宣和博古图》编撰时间考证

在《四库全书提要》中,钱曾认为《博古图》有“三十卷”,陈振孙提到《博古图说》有“十卷”。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应麟《玉海》、清《四库全书》光绪九年浙江书局重鋟本、民国赵士炜《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均认为《宣和博古图》为“二十卷”。而“三十卷”的记载见于南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元《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笔者考证认为,陈振孙所提“十卷”《博古图说》应为黄长瑞所作,与宋徽宗编撰的《宣和博古图》无关,故在卷数讨论中无实际意义,可忽略。因此,《宣和博古图》卷数存在“二十卷”与“三十卷”的争议,且在《四库全书》中也未达成一致。

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提到,《宣和博古图》的编撰始于“大观初”,“政和间”已有显著成果,尚方所藏达六千余件,至“宣和后”增至万余件。结合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可知,“政和三年”已完成《宣和殿博古图录》的初修工作。此后因宣和殿收藏不断增加,初修本无法涵盖全部藏品,故进行重修。重修时间存在争议。蔡绦《国史后补》记载,“政和七年”设立“礼制局”进行重修,而“宣和二年八月”重修本完稿。两次修订时间上无重合,且有分隔连续的情况,可推断存在两次修书阶段。初修本名为《宣和殿博古图》,可能因宫殿名称而得名;重修本终稿于“宣和二年八月”,此时“宣和”为年号,因此重修本名为《宣和博古图》。初修与重修的差异导致了卷数上“二十卷”与“三十卷”的不同记载。

3.《宣和博古图》参照母本考证

在《四库全书提要》中,蔡绦认为《宣和博古图》是参照李公麟《古器图》编撰的,但张富祥指出,蔡绦仅看到了图绘方面的模仿,文字体例则与吕大临《考古图》更为相似。钱曾和陈振孙提到黄长睿的《博古图说》,黄长睿是元符年间进士,早逝。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提到,《宣和博古图》初修时,徽宗征调了一批有才学的文士辅助修订,黄长睿可能在其中。黄长睿在《东观余论》中提到自己受诏参与修订,李纲为黄长睿所作《墓志铭》也证实其《古器说》被收录于《宣和博古图》并藏于御府。陈振孙提到,编撰过程中虽然多参考黄长睿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同之处,且编撰人员众多,黄长睿只是其中之一。

黄长睿《墓志铭》中提到,《宣和博古图》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黄长睿的《博古图说》,但《博古图说》除了收录钟鼎彝器外,还收录了篆刻印章等内容,而这些并未出现在《宣和博古图》中,说明参考是有取舍的。综合来看,《宣和博古图》在编撰时对李公麟《古器图》、吕大临《考古图》和黄长睿《博古图说》都有所参考,但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根据需要进行了选择和调整。

4.《宣和博古图》作者考证

有观点认为黄长睿参与了《宣和博古图》的修撰,但笔者考证发现,他于1118 年去世,而这一年正是《宣和博古图》第二次修撰的开始时间,因此他参与重修本编撰的可能性较小,重修本可能另选了新的主持人。《四库全书提要》中关于《宣和博古图》作者存在王楚与王黼的歧义,但多数学者支持王黼,因为《宋史·王黼传》显示,王黼仕途顺遂且受到宋徽宗重用,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编撰的可能性极大。

相比之下,王楚在史书中并无记载,其生平信息难以考证。结合王楚与王黼都有“王”字,推测可能是历史翻印过程中出现的抄录或印刷错误。《宋史·王黼传》记载,王黼在宣和年间官拜太傅,进封楚国公,按习俗可能被称为“王楚公”。随着蔡京倒台,王黼失势,作为“六贼”之一,他被民间百姓称为“王楚”,带有嘲笑和戏讽之意,因此“王楚”之名流传。关于《宣和博古图》作者为王楚的观点,可能由此而来。

总结

尽管《四库全书提要》中对《宣和博古图》的记述有限,但通过梳理历代文人学者的阐释,仍可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宣和博古图》存在初修本和重修本之分,重修本在初修本基础上进行了丰富补充。初修本中的“宣和”指宣和殿,而重修本中的“宣和”则为年号。其编撰参考了李公麟《古器图》、吕大临《考古图》和黄长睿《博古图说》,黄长睿还参与了初修本的编撰。重修由王黼主持,王楚为王黼的误传。通过版本学方面的考证,《宣和博古图》在其内容与体例上的规范也对于推动金石学的发展与古器物的研究大有助益,推动一座新的金石学研究高峰的出现,也对于近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蕊 .《宣和博古图》乐钟定名考论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音乐与表演 ),2021,(01):60-66+89.

[2] 李娜 .《宣和博古图》作者及成书时代之辨析 [J]. 宋史研究论丛 ,2018,(01):370-377.

[3] 诸莉君.《宣和博古图》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8.

[4] 张富祥 .《宣和博古图》编纂与流传考 [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9(03):219-230+306+323.

[5] 孔令伟 . 黄伯思与《宣和博古图》[J]. 新美术 ,2014,35(09):3-16.

[6] 王 琼 .《 宣 和 博 古 图 》 的 版 本 源 流 和 文 献 价 值 [J]. 兰 台 世界 ,2013,(08):139-140.

[7] 史正浩 .《宣和博古图》成书问题研究 [J]. 数位时尚 ( 新视觉艺术 ),2013,(01):93-95.

[8] 刘 明 , 甄 珍 .《 宣 和 博 古 图 录 》 版 本 考 略 [J]. 图 书 馆 理 论 与 实践 ,2012,(05):55-59.

[9] 王宏生 .《宣和博古图》作者与成书考 [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3):50-54.

[10] 赵宁 . 宋代古器物学的文化背景及北宋古器图录综考 [D].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作者简介:

岳彩晓(1999.11—),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艺术史、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价值转化研究。